东北网2月24日讯(记者 孙晓锐)24日,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1年,全省城乡建设总投资预计完成2032亿元,同比增长36.7 %,是投入最多、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一年。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总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937亿元,开工86.87万套,竣工40万套,开竣工率分别为102.7%和47.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农村泥草房改造再创新高
全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资196亿元,改造26.1万户(其中农危房6.1万户),比上年增加4.1万户,近90万农民喜迁新居。
城乡规划覆盖率高
开展了第二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编制了《“十二五”城镇化规划》,启动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强化了对哈尔滨、大庆两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规划指导,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空间支撑体系。编制了齐南新区总体规划、大庆庆西新区概念规划等一批高水平规划,14个旅游名镇的规划对提高城市建设品质起到了引导作用。全省已编制完成《省域村镇体系规划》、25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783个《小城镇总体规划》和4349个行政村建设规划,规划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效果良好
全省整治裸土面积1120万平方米,清理积存垃圾317万吨,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89.5%;新植树木6725万株,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10005公顷;综合改造街路1511条,改造面积3073万平方米;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开复工项目140个,完成投资206.3亿元,规划建设了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滨水项目;拆除违章建筑2.43万处、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乱挂和违章设置牌匾广告300多万处;18个边境城镇建筑风貌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开工项目217个,完成投资12.7亿元。
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省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03亿元,同比增长46%。14个旅游名镇完成投资46.25亿元,开复工项目171个,竣工项目41个,亚布力等旅游名镇效果明显;百镇试点镇(不含旅游名镇)开工项目873个,完成投资117.8亿元,沿301国道和区域重点小城镇示范带14个示范镇开工项目204个,完成投资19.19亿元,绥阳镇等一批园区型、商贸型、旅游型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双峰农场与裴德镇、鹤山农场与双山镇一体化试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制定出台了《撤屯并村规划纲要》,撤并自然屯770个。
“三供两治”积极推进
全省“三供两治”工程完成投资139.9亿元,开复工项目325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353万平方米、供气用户20万户,新增日供水能力6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垃圾处理能力4879吨。制定了《城市环卫清扫、清雪机械化作业“十二五”规划》,落实机械化清雪资金6700万元,13个市(地)采购清雪专用设备620台,完成投资2.1亿元,清雪机械化率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全省改造供热管网740公里,撤并小锅炉728台。
建设领域节能任务目标全面落实
全面推行建筑节能新标准,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50%节能设计标准。全省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1188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4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1072.7万平方米,地源和水源热泵供热应用面积458.5万平方米,有5个市(县)被评为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县),4个项目被评为全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示范省。全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比例分别达到52%和54%。
房地产业、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219亿元,同比增长44.6%,增速高于全国16.7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7%;实现税收129亿元,占全省地方税收的21.8%和地方财政收入的7.9%。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额187.28亿元,增长31.44亿元,缴存总额达1024.54亿元。全省建筑业产值实现1950亿元,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4.7%,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
工程质量安全各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省建筑业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事故率和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25.9%和39.4%,安全生产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省市级、县级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98%,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达100%;工程质量投诉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没有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