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9日讯 王力,杜尔伯特县江湾乡的农民,他刚刚听完了“阳光工程”农技知识培训的课程。“种水稻得讲科学,这回我心里有底儿了。”他高兴地说。
“阳光工程”是国家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对象为农民,实行全程免费培训。
3月6日,记者从市农委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获悉,每年我市都有约万名农民经过“阳光工程”的免费培训,主要普及内容包括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蔬菜园艺等。此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目前全市共培训技术型农民10余万人。
据介绍,“阳光工程”培训班大多在农闲时开班,由八一农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授课,在开课前,对参加培训的农民想咨询的问题进行汇总,针对问题重点讲解,并辅以现场实践课。
自2004年我市启动“阳光工程”培训以来,年均有1万余位农民在减免学费的情况下,经过高校老师的“点拨”。这些农民掌握了焊接、农机修理、农机驾驶等非农专业技能以及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蔬菜园艺等相关专业技术。
接受培训的农民,一部分把掌握的技术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还有一部人成了农业生产的“蓝领”,每月拿着几千元的工资。
截至目前,全市经“阳光工程”培训的技术型农民已达10余万人,按照平均每人300元的学费补贴标准,共为农民减免学费3000余万元。
农民经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后,技术型农民月薪平均在3000元以上,掌握农业科学生产技术的农民,年均至少增收千元。
另外,“阳光工程”的创业培训也激发了农民的创业激情。
龙凤区保田村的于淑艳参加创业培训前是一个养鸡户,养鸡规模不足3000只,占地面积40平方米。她参加了“阳光工程”的创业培训后,逐渐意识到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创办养殖场,从初期的选址、投资、成本核算、预测销售及利润核算都有老师的明确指导。如今,她创办的淑艳养殖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年笨鸡繁殖量在2万只左右,养殖场年纯利润达到了三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