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2日讯 题:情系乌苏里——记抚远县海青司法所所长赫彦彬
记者 侯巍
海青乡是距抚远县最远的一个乡镇,在这里有一位司法所所长,他从事人民解调工作七年来,走遍了全乡所辖区域1180平方公里的20多个村屯,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0多起,全乡没有因一起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人的抚远县海青司法所长赫彦彬。
海青乡虽然依山傍水,但地处偏远,冬天大雪封路,夏季沼泽涟涟。边境线长达93公里,人口流动性大,散居在乌苏里江畔的渔民有500多人,渔亮子、地窨子,星罗棋布。可提起赫彦彬,在抚远县海青乡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没有不知道的。
今年45岁的赫彦彬,在2002年的春天从教育转行走上了司法助理员的工作岗位,他以“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螺丝钉精神,在平常而琐碎的工作中,留下一串坚实而闪光的脚印。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胜任工作,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年近不惑的他,不断加强对法律政策、业务、理论的学习,累计书写学习笔记10万多字,摘录好的办案实例30多例。由于条件有限,赫彦彬硬是用他的双脚和那辆陪伴他多年破旧的自行车走遍了海青乡所有的村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今年77岁的黄朝德老人是海青乡所在地的老户,老人一生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2005年,黄朝德老人的邻居陶大嘴以孩子看病为由先后向黄朝德借了5000元钱,说是一个月后就还。善良的黄朝德老人就把自己和老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借给他。可是时隔一年多陶大嘴也没还他一分钱。赫彦彬听说了此事,主动来到黄朝德老人家了解情况。一进门赫彦彬不禁心里一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一铺小土炕,一卷破铺盖,别无长物,一双垂暮老人愕然的望着他。当得知赫彦彬是来帮助他们时,老人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经过多次到说服教育,陶大嘴答应用自家的房子做抵押,同黄老汉达成了协议,等房子卖了就还钱。事后赫彦彬一直把黄朝德老人的事牵挂在心里,多次去家中看望老人。今年年初,陶大嘴决定去大连打工,赫彦彬知道后,盯着他把房子卖了,还了黄朝德老人的5000元钱,赫彦彬才松了一口气。看到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总算是要回来了,老人激动的拉着赫彦彬的手,只会一个劲的说谢谢。
2008年8月9日海青乡部分村屯遭受雹灾,农户损失惨重,鉴于以往的工作经验,赫彦彬意识到这是一高度敏感时期,极易发生矛盾激化现象,又恰逢奥运期间,安全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他迅速赶到受灾村屯,协同乡镇领导及时介入,安扶群众情绪,随时掌握群众动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得到了乡镇领导的肯定和农民群众的赞誉,奥运会期间他所在的海青乡共排查出矛盾纠份6起,成功化解4起,分流2起,防止矛盾激化3起,未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事件,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安保工作任务。为了及早发现矛盾,及时化解矛盾,几年来,赫彦彬与自己相伴多年的自行车走遍了全乡的村屯和地窝棚,不仅把法规政策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也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筑起第一道防线。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不定时的吃饭,赫彦彬患了胆囊炎和胃病。然而他却从未因为患病耽误过一天工作。
七年来,赫彦彬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不胜枚举,往返乡村的路程更是难以计算。上级领导对他的出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赫彦彬同志连续多次被市县授予“学创先进个人”、“维护社会稳定先进个人”、被市局荣记个人三等功、被省厅荣记个人二等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