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面坡生产的套娃中,很多尽显中国风。

工人正在给套娃画图案
提起一面坡,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曾经享誉世界的“新三星啤酒”,还是号称果酒三姐妹的“三梅酒”。“酒乡”曾是一面坡最为显眼的标签。如今,这个标签已悄然改变——套娃是俄罗斯的民族工艺品,但其产地却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哈尔滨一面坡。“套娃之乡”已成为一面坡新的标签。一面坡镇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全镇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套娃生产产业链上,年产量达1700多万套,年产值超千万。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销售的套娃几乎全部产自这座小镇。
生活报3月14日讯 2月27日上午,记者乘坐汽车从哈市出发,来到距哈160公里的小镇一面坡。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从高速公路下来,径直进入一面坡镇。刚一进镇,记者隔着车窗看到,镇上不少平房外的栅栏上都贴着“常年招套娃手工工人”的牌子。一位路人告诉记者,只要会做套娃,常年不愁找不到工作。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来到了这里最大的套娃工厂——洪龙套娃厂。这是一个集车镟、绘画、烙烫、烘干全套制作流程的套娃工厂。该工厂共有六个车间,分别用来绘画、车镟、烘干、存储套娃。厂里约有五六十名工人,日产套娃200多套,年产值近百万元。
一面坡套娃
足迹遍布世界多地
在洪龙套娃厂的两个库房内,罩上了透明包装袋的套娃被整齐地装在一个个纸壳箱子里,箱子则堆放到了库房的房顶。桌子上还有大批正等待包装的套娃,它们大小不一、颜色艳丽,迎着从库房窗户里折射进来的阳光,显得愈发璀璨夺目。老板娘孙丽霞说,这批一万多个套娃正准备发到义乌的贸易公司,然后经其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
在一面坡镇政府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一面坡从事套娃生产的厂家接近100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有30多家。3万多人口的一面坡镇有3000多人从事的工作与套娃加工、生产有关,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套娃的年产量达1700多万套,约占国内外市场的90%左右。
从小镇里“走”出的套娃,此刻也许被摆放在美国乡村某个家庭的厨房里,伴着美式乡村音乐,微笑着闻着烤箱里飘出的阵阵烤鸡香气;也许被安放在日本某个家庭的榻榻米上,每日伴着清茶淡饭的主人看日头朝升夕落。
“想一想,还真是挺神奇的!”想到自己亲手做的套娃现在的“居所”,洪龙套娃厂绘画车间的女工程雪丽的眼中闪过一丝满足和自傲。
纯手工
价格低品质好
一个纯手工制作的爱马仕包,5万元人民币起;一块纯手工制作的瑞士腕表,最低售价也得10几万人民币。那么,纯手工制作的套娃卖多少钱呢?
二三十年过去了,套娃一直沿袭着全部手工制作的传统,从车璇、上漆、绘画、烘干,整套制作流程下来,尽管不如奢侈品牌那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人工比金贵的今天,一面坡套娃的价格却没有太多改变。
一套20层的套娃,高度为39厘米,一层一层打开,你会发现每一层套娃的发型,裙子的颜色、样式都不尽相同,精细的笔触让每一张画在木头上的笑脸都鲜活动人。最里层的小套娃,则只有一粒花生那么大!但放在掌心上,你仍能清晰地看到它憨态可掬的笑容。
“这么精致的套娃得卖多少钱啊?”记者摆弄着手掌中的小套娃问道。“按照工艺的不同,我们的成本价大概在三四百到七八百元不等,拿到店面零售的话,能卖到好几千。”一面坡宝成套娃厂厂长王宝成说。“手工精细的套娃,在一面坡这儿只是少加一点利润就批发出去,价格只是俄罗斯本地产的套娃的一半左右,但是质量却一点不输他们,甚至比他们做得还要精致。”
盛产套娃专用木材
谈起一面坡的套娃,镇上年轻的副镇长申先煜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除了历史原因,套娃能在一面坡扎根的最大原因是这里丰富的木材资源。”原来,一面坡是盆地地形,三面环山,且周边紧邻苇河林场等林区,木材资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做套娃主要用的是桦树和椴树,但是只是用它们的树枝。这些树枝林区的人平时只是用来烧火,拿来做套娃成本十分低。”申先煜说,每年二三月份镇上的套娃工厂就来林区收木材,四五月天气转暖后开始扒皮,然后堆放在宽敞的院子里晾晒半年,入冬后对这些晾晒好的木材进行加工。“所以现在镇上套娃车间里镟出的‘白坯儿’用的都是去年晾晒好的木材。”
相对于套娃的故乡俄罗斯,除了得天独厚的木材资源,一面坡这座小镇的人力资源也降低了套娃的生产成本。现在一面坡的套娃除了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就连套娃故乡俄罗斯现在卖的套娃,都是我们通过绥芬河口岸出口过去的!”申先煜副镇长自豪地说。
新闻链接
俄罗斯套娃的传说
套娃,顾名思义,是一个娃娃套着一个娃娃,它是俄罗斯一种传统工艺品。在套娃的背后,流传着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在一千年前,一个小男孩在放羊的时候与他年幼的妹妹走失了。小男孩非常想念妹妹,就按照她的模样用木头刻了一个娃娃,每天带在身上。过了几年,他想妹妹应该长大了一些,于是又刻了一个木头娃娃。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小男孩长成了英俊小伙,身边一直带着自己刻的木头娃娃,他把这些娃娃一个套一个,想念妹妹时就一个一个打开看,这就形成了后来的套娃。由于它有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很多地方仍保留着男孩赠送女孩套娃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