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慈善超市处境挺尴尬:关门、变脸、无人问津
2012-03-15 09:45:1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旭 王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革新街道办慈善超市变成“储衣柜”。

  东北网3月15日讯 “几天了,一连找了好几家慈善超市,不是关门了,就是不收旧衣服。”近日,家住南岗区的李大姐找出家里换季衣物想捐到慈善超市去,可一连几天都没送出去,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对方不感兴趣,让她感到很尴尬。根据李大姐提供的线索,记者对香坊、南岗、道里等区域的近十家慈善超市进行了走访,发现多数慈善超市都已名存实亡,勉强维持运营的也长期无人问津。

  目击慈善超市多半已关门

  近日,记者来到南岗区燎原街道办事处了解慈善超市现状,工作人员指着大厅里的一个柜子说,那就是慈善超市。记者看到,柜子里零星堆着一些旧衣物,没有其他捐赠物品,很显然超市已经缩水成了“储物柜”。在南岗区革新街道办事处,记者看到社区专门腾出了一间屋子来开办慈善超市,屋子里堆满了社区居民捐赠的旧衣物和鞋。在南岗区松花江街道办事处,记者得知社区的慈善超市两年前就取消了,现在有捐赠的物品就直接送到社区居民手中。

  随后,记者来到道里抚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称慈善超市在半年前就取消了,即使居民捐赠旧衣服也没办法收。在道里区建国街道办事处,曾经设在办公楼里的慈善超市已经消失,楼层提示牌上也没有了慈善超市字样。在香坊区中北春城会所,记者看到一楼有一家“惠民社区综合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超市与普通超市一样,与慈善没有关系。

  调查供求不符低保户少光顾

  原本红火的社区慈善超市如今为啥冷清清?记者走访了解到,慈善超市开办后,来捐赠旧衣物的社区居民很多,但领取旧衣物的低保户却不多,低保户还是更需要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而这些生活日用品大多由民政局在节日期间特殊配给,需求量远远大于捐助量。

  据南岗区松花江社区工作人员王丽娜讲,2000年“慈善超市”刚设立的时候,社区居民捐赠的旧衣物还有人要,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低保户对旧衣物的需求日渐减少,需求量大的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又很少有人捐赠。慢慢地,超市里衣服越积越多,就变成了存放旧衣物的仓库,只能取消固定超市。香坊区六顺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杨科长介绍,2006年办事处就开设了慈善超市,收集一些社会捐赠的物品,对辖区内的低保户和贫困户免费发放。刚开始时,社会企业和居民还很积极,能收集上一些米面油等捐赠品。可后来,居民就只有捐赠旧衣服的了。效益好的驻街企业,到年节大多直接把捐赠物品送到困难户手中,久而久之慈善超市就形同虚设了。

  采访中,家住香坊区的低保户李女士说,几年前,社区开起了慈善超市,她去过几次,想领点日用品,可是申请手续很麻烦,而且超市里就有些旧衣服,自己需要的米面油和牙刷等日用品却没有,“这样的超市对于低保户好像没什么帮助。”

  “一些慈善超市成了‘中转站’、‘救济站’,只有在发放救济物资时才开门,根本无法发挥日常救济功能。”采访中,道里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慈善超市都遇到了市民捐助与困难居民需求不对应的情况,这种错位的供求关系使慈善超市的路越走越窄,逐渐陷入尴尬境地。

  样板江桥社区的别样红火

  记者走访发现,在众多慈善超市遇冷的同时,道里区江桥社区的慈善超市却很红火,在近20平方米的小屋内,牙膏、香皂、衣服、被褥等日用品一应俱全。

  江桥社区赵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与驻街单位沟通,宣传慈善超市,同时在网上公布低保人员的需求,社区依靠自己“造血”,捐赠物资不断。对于市民捐赠的旧衣服,如果没有低保户领取,工作人员会及时送到辖区内的困难打工人员家中,这样既节省了屋内空间,又帮助了困难群众。“慈善超市”成立3年来,共组织企业捐助大米120余袋、白面200余袋、豆油260余桶、衣物1600余件、日用品230余件。

  出路完善“造血”盘活慈善超市

  据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石处长介绍,目前,哈市有慈善超市100余家,但都存在只出血、不造血的难题,大都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除此之外,缺乏管理、资金不足、捐赠持续性差、公民慈善意识薄弱等问題,也使大部分慈善超市成为了救济站,结果造成“捐之无用,用之不捐”的局面。

  针对冰城百家慈善超市的不同现状,我市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盘活”慈善超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为提高居民和企业慈善意识,实现居民日常捐赠,各社区应广泛吸纳慈善义工参与、传播慈善公益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超市;其次,利用网络、媒体、社区公示栏、社区办报以及社区经常性捐助点,定期向社会发布捐赠需求信息,调节供需矛盾,引导市民的捐助方向。同时,还应积极与社会慈善机构和社团取得联系,或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子,组织义卖等慈善活动,从中获得定期捐助,从而实现“造血”,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还需建立严格的运作和监管机制,包括捐赠物品的来源和去处,分发和存储制度,账目都应当公开,保证慈善超市运行公正、透明;此外,慈善超市还应继续接收旧衣物等,将城市低保市民不愿受助的物品发往城乡接合部、农村甚至偏远山区等,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应。同时,还应动员一些爱心企业进行长期捐赠,比如服装厂的旧款衣服,皮鞋厂的断码皮鞋,超市里外包装受损的日用品等等。

  背景新闻

  慈善超市起源于美国。主要业务是接受、处理、销售居民捐赠的旧物。

  2004年,按照省民政厅相关通知,哈市各街道办事处建立起100个“慈善超市”,每个超市建设规模在30平方米以上,并悬挂“慈善超市”统一标志。超市捐赠物资大多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事业单位与个人捐助三大渠道,免费领取对象为辖区低保和贫困居民。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