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9日讯 为让城乡居民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今年,香坊区以一平方公里辖区面积为服务半径,在城区打造8处千米以上中心社区。同时,在农村70%的行政村建设300平方米以上村级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所,全力打造城乡“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实现托老、休闲、娱乐、餐饮等社区服务一体化目标。
政企合建社区中心实现“双赢”
为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新成街道办事处积极协调辖区内建成集团,由建成集团解决用地748平方米,区政府和建成集团先行投资480万元联合建设2000平方米建成社区服务中心,为建成集团家属区和辖区居民提供服务。这一政企合建中心社区的模式在全市是首例,中心社区投入使用后,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居民群众受益的良好效果。目前,建筑、红旗、和平等街道办事处也深入挖掘辖区闲置土地资源,积极与规划、城管等相关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先后自行建设2000平方米的林园社区和近千米的重型、新地等4个社区服务中心。哈平、黎明、通乡等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辖区内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有利契机,通过配建方式建设了体工、军民等4处千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用房最高匹配资金45万
香坊区将社区基础设施达标建设纳入全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并作为全区中心工作和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出台了《香坊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将达标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定全市最高的达标社区公益用房区级匹配标准。按照新建、改(扩)建、置换、购置、租赁等不同达标方式,结合建设规模,由区财政给予拨付3万元到45万元不等的匹配资金。同时,区财政在每年拨付给街道办事处的办公经费和财税奖励分成资金中预留20%作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并专款专用。
社区用房不到位领导须换岗
香坊区将社区建设列入区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推出“签订承诺书,实施周督办”和“用房不到位,领导换岗位”两项强力措施,要求相关街道主要领导出具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的承诺书,明确规定对在时限内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街道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按责任状要求调整工作岗位。同时,区政府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每年投入资金总额递增30%以上。改变原有资金投入方式,在项目立项后即先行拨付50%的建设资金,再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剩余建设资金。对用房面积大、工程进度快、建设质量高的重点建设项目给予特殊资金奖励。
星级社区评定与干部待遇挂钩
目前,香坊区新增社区公益用房4万多平方米,公益用房达标率由新区成立时的10%提高到100%,建设6处千米以上、服务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备的省级精品示范社区,64个社区升级为哈市“星级和谐社区”。
今年,将在110个社区分别招聘1名专职社区工作者,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同时,研究起草社区工作者的聘用、管理、激励实施办法,建立星级社区评定与社区干部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出台网格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建设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与居民群众信息渠道快捷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