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国内领先 事故率和死亡率全国最低
2012-04-05 10:54: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晓春 周宪伟 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5日讯 面对特种设备总量持续增长、人员编制多年不变、安全投入明显不足的窘境,我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连创历史最好水平。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为全国最低,安全运行水平和监管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我省特种设备数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其中电梯每年增长幅度超过15%。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质监部门负责监察的在用气瓶330万余只、压力管道1.7万公里、气瓶和管道以外的特种设备14万台(套、条)、各类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608家、使用单位20157家。特种设备分布呈现相对集中和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哈尔滨、大庆的特种设备数量各占全省1/3,其他地区特种设备总量不多但极其分散。我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在气候寒冷设备安全状况相对不稳等重重困难下仍取得了全国最好成绩:2007年至2011年,全国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平均为0.85起、0.88人,我省的平均数仅为0.31起、0.30人。2010年、2011年更是连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全省发生1起事故、死亡1人;2011年发生1起事故、零死亡。

  安全工作无小事。近年来我省特种设备执法人员逐步探索出一套特有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在深刻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归纳总结出六项基本属性:自身的特殊性、广泛的社会性、高度的政治性、较强的敏感性、客观的不可控性、不可推卸的责任性。全省质监系统用六项基本属性,提升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全省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

  采取“地毯式”排查方式,省质监局定期对14万台在用设备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通过核查,将20157家使用单位划分为A类5549家、B类12967家、C类1641家;将危险性较大的772台设备确定为重点监控设备;对于不同类别的单位和设备,实施分类监管方式,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严把准入关。严格依法许可,达不到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近5年,全省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使用登记和作业人员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仅为60.5%、80.7%和76.1%;严把监察关。日常监察中,坚持“六不放过”原则,即:安全意识不强不放过、安全职责不明不放过、隐患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隐患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隐患整改不彻底不放过、隐患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对严重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复查确认和“黑名单”等三项制度。据了解,我省平均每年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4千多项、挂牌督办及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达50余家。严把检验关。每年通过检验检测,发现并消除各类设备缺陷2万多项。

  抓好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敢于监管,敢于监管则源于执法为民的强烈责任感。每逢节假日、冰雪节等重要时期,全省质监干部都加班加点做好特种设备现场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省局特种设备处的工作人员,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基层局和企业督查。在督查的同时,省局每年还抽查300多家生产单位、600多家使用单位,切实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