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南岔区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
全面推进“第三次创业”
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伊春市南岔区委坚持“高起点创新、高质量创优、高效率创业”的思路,谋划开展“第三次创业”行动,推进南岔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解放思想,凝聚创业共识。南岔区委着眼于“第三次创业”,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全面提升林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好林区可持续发展及人民致富问题。制定了“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和谐兴区”发展战略和“南部崛起、北部跨越、中部跟进”的工作方针。区委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深入宣传发动,积极问政于民,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围绕“理念创新”、“环境创优”、“机制创活”、“企业创效”、“全民创业”五个方面,采取集中讨论会、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信、召开专题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37条,处级领导干部现场为基层单位解决各类发展和民生问题53件。各职能部门党组织对涉及创业方面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全面清理,简政放权、压缩时限、降低收费,现已废止制度35个,出台扶持创业制度4个,取消收费项目7项。
二、提升本领,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技能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理念,先后分三批组织100余名林场(所)、乡镇(村)党组织负责人和创业能手到发达地区学习,引项目、引技术。全区共帮助创业者选培项目75个,解决难题53个;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5期,培训创业人员1200多人,187名创业者经过培训和帮扶走上了创业之路,73名创业者经培训后实现了产业升级。积极创新组织发展模式,推行“支部+协会+带头人”党建工作模式。由林场(所)、乡镇(村)党组织牵头,建立各产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引带作用。目前,全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各类专业经济协会有32个,协会会员1100多人,其中党员152人,协会全部成立了党组织。初步形成了以粮食种植、菌类栽培、畜牧养殖、北药开发、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协会为主体、各类自营经济户为补充的创业网络。职工(农民)自营经济户已发展到5024户,从业人员达9675人,人均年收入比去年增加2300多元。
三、突破难点,加快项目建设。针对工业基础薄弱、特色产业不强、新项目不突出的现状,以“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壮大特色产业为基础,创立新项目为突破”的创业思路,强力推进以浩水、浩化和特思克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工业项目,实现工业经济拉动各类产业竞相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为特思克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场地报批、居民动迁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国电东北电力公司的合作,扎实推进水电站续建工程。加强与北京金风公司联系,扎实做好测风、立项、环评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风电项目早日落地。扶持引导三兄弟、信诚、华威等木材加工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原料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实现稳步发展。加大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与森林旅游相匹配的服务环境。大力扶植农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龙头企业春珠米业已形成了年加工10万吨水稻的实力。在“三创”活动的有力推动下,全区棚户区改造面积完成21.7万平方米,3000户居民喜迁新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27元,同比增长32.4%,城镇新增就业2603人;引进到位资金8.122亿元,完成计划125%,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