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辽宁抚顺市“雷锋号”公交车驾驶员葛福杰:“雷锋号”上看“雷锋团”
2012-04-09 22:31:55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9日讯 “雷锋号”公交车是我们抚顺市公交战线的一面旗帜。我驾驶“雷锋号”公交车18年,每天都要路过“雷锋团站”,每天都能接触“雷锋团”官兵,无数次看到他们默默无闻做好事的感人场景,时时感受着雷锋传人带给我们的温暖。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号”公交车驾驶员葛福杰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不知姓名的战士。那是2002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驾车途经“雷锋团站”,几次不经意地看看后视镜,发现一名战士上车后就一直背靠车窗站着。当时车上人不多,主要是起早上学的孩子。我和乘客劝他找个空位坐下,他都笑着摇摇头。半个小时后,这名战士要下车时,对我说:“师傅,那个车窗冻住了,关不上。”这时我才发现,他站过的地方车窗半开着,寒风裹着雪花正往车里灌。车上乘客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穿羽绒服的小伙子走过去,又站到了那个位置上……

  这个战士不经意的举动,让我对“雷锋团”的官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们学雷锋真正学到了心里头,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一点一滴的言行中。常坐这路车的老乘客都说:“‘雷锋团’官兵无论走到哪儿,穿不穿军装,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在长年累月的接触中,我有了自己的答案:“雷锋团”的官兵,眼中总有需要帮助的人,总在干着助人为乐的事儿。有3名战士曾在大年除夕帮助一位慕名找来的外地司机修车,躺卧在冰天雪地里一干就是6个多小时;有2名班长热心关爱5名留守儿童,经常抽时间陪孩子过周末当起了“代理爸爸”;有1个连队的官兵与社区空巢老人“攀亲”,为老人送去温暖和快乐……像这样的事儿,我们抚顺人大都能讲出好几件。一提起“雷锋团”,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我们这代人,是听着雷锋的故事、唱着学雷锋歌曲长大的,雷锋那种艰苦朴素、敬业奉献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些看不惯,觉得他们玩着时尚手机,听着流行音乐,脑子里整天是偶像明星,不为别人着想,不愿吃苦奋斗,不会有太大出息。是“雷锋团”一个叫郑莆仁的战士,让我转变了看法。最初小郑坐我车时,总是帮助乘客拎包让座,一有时间就帮我干这干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还以为他是个老实能干的农家孩子。直到去年11月,我从雷锋网站上看到有关他的事迹才知道,小郑的父亲拥有七八家公司、十几亿资产。他入伍前住豪宅、开名车、穿名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当兵来到“雷锋团”后,他在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影响下,收起了名牌衣服和皮鞋,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服役5年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把省吃俭用积攒的9800多元津贴,捐给灾区和资助失学儿童。他年年是团里学雷锋标兵,还3次荣立三等功。后来,我问小郑为啥变化这么大,他很认真地说:“走进了‘雷锋团’,也就走近了雷锋。对照雷锋,我才知道怎样做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从他质朴的话语中,我看到新一代的年轻人,只要心中树起雷锋这个榜样,认准为人民服务这个道理,就大有希望。

  在“雷锋团”公交车站点旁边,矗立着一幅非常醒目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接过雷锋手中枪!50年前,雷锋的名字与这个团队紧紧连在一起;如今,一个个“雷锋传人”在这里健康成长。我发现,“雷锋团”官兵外出时,常常带着两样东西:军用水壶和挎包。这在六、七十年代挺流行,搁在今天,却显得有点“土”。我曾问一名战士带这些干啥?他笑着说:“带壶水就不用买饮料,背个挎包可以随手收集废弃瓶子卖钱。我们用这些钱资助贫困学生。”要不是后来看到媒体报道,我还真不大相信他说的话。2007年8月5日,《抚顺晚报》报道了10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消息,“雷锋团”官兵第一个送去他们平时捡瓶子、卖废品积攒的2万元钱。官兵不仅帮助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还结成“帮学对子”,继续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我在网上还看到,这些年,“雷锋团”官兵先后帮助驻地1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资助4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累计为希望工程、贫困家庭、受灾群众捐款80多万元。他们的事迹,总是让我想起50年前雷锋说的那句话:“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出现老人摔倒路人不敢搀扶等人心冷漠的事儿,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议论。我就听到有人说,现在好人不能当,好事不敢做。但“雷锋团”的官兵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好人要争当,好事要常做,学雷锋永远没有错。2009年9月的一天,我在驾车途中,坐在前排的一名战士叫我赶紧停车救人,他说有位老人摔倒在路边,头上流着血。有的乘客提醒他:“小伙子,这年头啥事都有,小心沾包。”可他二话不说,车没停稳就跳下去,跑到老人跟前,一边想办法止血,一边拦出租车。事后我听说,这名战士是“雷锋团”的盛金龙。他把老人送到医院后,垫付了400元医疗费,联系上老人的家人,才悄然离开医院。老人出院后,经多方打听,才找到盛金龙。在家人的搀扶下,将一面“见义勇为好战士,当代社会活雷锋”的锦旗送到“雷锋团”。在很长一段时间,盛金龙救人一事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人都说:如果人人都像“雷锋团”战士那样,少一点顾虑,多一分爱心,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雷锋团”就是“一团火”,温暖着他人,感动着社会,也带动了我们抚顺市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学雷锋队伍。2010年3月,“雷锋团”发起了续写“雷锋存折”行动,抚顺人民积极响应,我们“雷锋号”司机也纷纷奉献爱心。短短3天,雷锋存折就多了10余万元。曾经为雷锋办理最后一笔存款的王玉珍老人深情地说:“这么多人续写雷锋存折,让我感到雷锋始终没有离开我们!” 10年前,“雷锋团”倡议种植“雷锋林”活动,当年抚顺市就有一万多人参加进来。如今,一片片“雷锋林”拔地而起,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家园。在“雷锋团”的影响感召下,我们抚顺市叫响了“人人学雷锋,扮美雷锋城”的口号,群众自发组成了4万多个学雷锋小组和2900多个学雷锋服务队,还有雷锋小学、雷锋岗亭、雷锋班组、雷锋广场等一大批“雷锋号”群体和地标, “全民学雷锋”成为抚顺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我们抚顺市“雷锋号”的一员,我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么多“雷锋团”官兵,这是一种荣耀和偏得。当一个像雷锋那样的司机,是我人生的不懈追求。18年来,我把乘客当亲人,用爱心把稳方向盘,曾连续3年照顾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还救过一位头部重伤的打工青年,在医院照料过昏迷一个多月的工友,多次被省市评为劳动模范、“百姓雷锋”和优秀共产党员。雷锋,让我看到了崇高;“雷锋团”官兵,让我懂得了坚守。路没有尽头,车辙不断延伸,学雷锋、做雷锋将是我们“雷锋号”公交人永远不变的行程!

 

责任编辑: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