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10日讯 近年来,黑河市纪委围绕“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主题,积极创新工作载体,探索能够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新机制、新办法,在全市64个社区建立了纠风社情民意联系站,搭建了纠风护民新平台,使纠风社情民意联系站成为百姓反映诉求和党委、政府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重要渠道。
关注百姓呼声实现社情民意联系站“全覆盖”
社情民意是各级政府职能和百姓生活的晴雨表、温度计。为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工作,2008年8月,黑河市纪委设立了全市纠风社情民意联系总站,在6个县(市、区)纪委设立了联系分站,并抓住社区是为居民提供最前端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在全市64个社区分别建立起社情民意联系站。
全市各联系站实行“点、线、面、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点”就是在各社区联系站设置固定的居民来访接待点;“线”就是在各联系站公布市、县两级纠风办电话和全市纠风工作人员移动电话号码以及“行风热线”号码,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面”就是由联络员将广泛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及时报告给联系站、分站、总站,不积不压;“卡”就是统一制作发放纠风社情民意联系卡,多渠道受理群众咨询投诉。
与此同时,建立了以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纠风社情民意联席会议制度,依靠社区、面向社会组建了由815名社区工作人员和企业、新闻媒体、离退休人员组成的义务社情民意联络员队伍,把党和政府的服务延伸到对百姓生活的最前端。
各县(市、区)纠风办把街道和社区纳入行风评议序列,对开展社情民意联系站工作情况作为对街道、社区工作考核评议的一项内容。另一方面,黑河市纪委制定了《纠风社情民意联系站解决问题督办考核办法》,将各部门办理联系站反映问题情况纳入行风评议考核,年末进行综合评定,形成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
服务百姓生活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服务民生”一直是联系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联系员们的眼里,群众的事无小事。大到医疗、交通、物价等热点问题,小到水、电、气、暖等居家生活,社情民意联系站的工作可谓细碎庞杂。
2011年4月,爱辉区福龙社区八委自管保险楼因春季房顶的雪融化,房顶开始漏水。该楼居民多数是低收入或年龄较大的弱势群众,无力支付维修资金。社区将情况反映给社情民意联系站,联系站协调市建设局为该楼免费维修了房顶,获得了广大居民的赞扬。
去年5月27日爱辉区某社区起火,5户居民受损严重。火灾无情人有情,社情民意联系站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为每户受灾居民申请了1000元应急救助资金及棉被、米、面、油等救急物资,并在社区爱心超市为受灾居民提供衣服20余件。
老人是联系站关爱的重要群体。今年2月,北安市百盛社区的老人们格外高兴。原来,在社情民意联系站的帮助下,社区活动室向老年人开放,居住在该社区的300多老人有了自己的乒乓球室、麻将室、图书阅览室、桥牌室、活动室,老年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自建站以来黑河市三级社情民意联系站已受理并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涉及饮水、供热、道路维修、旧房改造、社区卫生、物业以及政风行风建设等18个方面2592个问题。
鼓励百姓监督构建信息传递的“绿色通道”
为做好宣传政策上情下达、了解民意下情上达,黑河市纪委利用联系站这一载体,构建起信息传递的“绿色通道”。建立纠风社情民意信息处理机制,规范了接收、整理、转办、办理、办结、反馈、总结、归档等操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每季度召开一次纠风社情民意联席会议,建立《纠风社情民意报》,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联系站成立以来,共化解群众因对政策法规规定理解不到位而准备集体上访的事件27起。
为强化纠风社情民意联系站的监督功能,黑河市纪委与新闻媒体合作,将联系站工作与“行风热线”、“行风视点”节目有机结合。通过与行风节目联动,为群众解决典型性问题120个。
同时,坚持四个“100%”和两不结案的原则,即:群众来访100%接待、群众投诉电话100%记录、群众举报的问题100%受理、处理情况100%反馈和不解决问题不结案、群众不满意不结案,健全问题查办、结果反馈、责任追究等制度,基本形成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
黑河市纪委对反映上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解决。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棚户区改造热点难点问题,市纪委组织开展了以“关注民生、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加快棚户区改造”为主题的现场办公服务活动,14个部门现场解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98个。在水、电、气、暖等13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中,他们组织开展了以“便民服务、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规范服务活动,促进服务行业端正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