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我省公布中小学美德阳光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评选标准
2012-04-11 21:32:34 来源:东北网  作者:罗馨 李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1讯 (罗馨 记者 李博) 11日,黑龙江在全省中小学校正式启动美德阳光建设工程,来全面推进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我省下发的《黑龙江省美德阳光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学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家长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方案》指出,要大力倡导做美德阳光学生、教师、家长,建设美德阳光学校的理念,打造各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品牌,推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步。

  据悉,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有关部门将整合优势于近期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美德阳光学生、美德阳光教师、美德阳光家长、美德阳光学校评选活动,具体评选标准公布:

  美德阳光学生

  1、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诚实自信,热爱集体。

  2、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3、乐于助人,肯于帮助弱势群体,每学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0小时。

  4、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学习、生活有目标、有动力,至少承担一项为同学服务的工作。

  5、善于思考,主动创新,在班级起模范带头作用。

  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亲子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同学关系友善,能得到90%以上同学认可。

  7、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并发挥宣传带动作用,每学期不少于2次。

  8、爱护生命,具有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不少于3项。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爱好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

  9、能够快乐有效学习,无课外补习负担。热爱读书,每学期读一本好书。

  10、心态阳光,充满活力,能熟练掌握自我心态的调整方法。


  美德阳光教师: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2、阅读2本以上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有不少于5千字的心得体会。

  3、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师生沟通的心理技巧,每周与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少于2次,有记录。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活动,主动参与交流研讨,每学期不少于2次。

  5、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次。

  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亲和力,关爱并能耐心辅导学生,受到同事、学生、家长的认可,满意度达到90%以上。

  7、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不迁怒学生或他人,无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8、至少参加一项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每学期撰写1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总结或经验论文。

  9、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能够与学生一起参加身心拓展训练或文体活动,工作精神面貌良好。

  10、仪表端庄、淡薄名利、积极乐观,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并有较为突出的工作业绩。

  美德阳光家长:

  1、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自觉履行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阅读一本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

  2、每周能与孩子共同学习、研讨的时间不低于4小时。

  3、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一项或多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爱好,如读书、打球、登山等。

  4、能用文明的语言、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不迁怒于孩子。

  5、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人需要,不包办代替,尊重孩子的选择。

  6、每周与孩子共同活动或沟通交流,不少于2次。

  7、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健康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8、不使用语言暴力、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夫妻和睦友爱。

  9、积极与学校配合,能按时参加学生的家长会及其他各项活动,从不缺席。

  10、心理健康,形象阳光,具有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公民素养。


  美德阳光学校:

  1、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建立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规范化机制,每学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8次。

  2、开展美德阳光活动,有效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先进典型事迹突出,形成师生家长共成长的良好氛围。

  3、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活动室,并配有专兼职心理教师1—2名,每周定期开展心理个案咨询工作。

  4、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开设心理辅导课每学期每班不少于8课时。

  5、学校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每学期2次。

  6、加强与家长沟通,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争取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训宣传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7、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实践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专题论坛等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8、定期组织教师心灵探索工作坊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

  9、学校管理具有人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学生、教师、家长的满意度不小于90%。

  10、建立积极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阳光心理服务活动,有活动计划、开展记实及反馈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