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宝清县“以点带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012-04-16 16:02: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6日讯(记者 侯巍)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宝清县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克难点,加大后进村整顿力度。通过交流、外聘、回请、下派等途径,把有创业精神、能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选进后进村“两委”班子。同时,针对后进村党员干部的智能结构,积极推行“菜单式”培训,根据村干部自身特点和工作需求,有针对性的在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宝清县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辟建了专家课堂、企业课堂、乡村课堂、外埠课堂,培养农村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宝清县委立足本村的实际,引导村干部克服等、要、靠的思想,量体裁衣,通过盘活固定资产、发展特色经济、项目拉动、壮大第三产业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11年,县委通过实行领导干部“七个一”包保工作制度和开展“百局联百村”活动,利用部门帮产业、领导包项目,帮助4个后进村发展壮大了立村产业,为3个后进村引进了致富项目,使2个后进村实现了“农民收入超万元”的目标。

  扫盲点,拓展社会管理领域。组织构建“无盲区”。县委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为主导,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会议、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为依托,治保巡逻、社情民意、矛盾纠纷调解、流动人口协管、安全监管、环境治理”队伍为骨干的组织架构,实行专兼结合、一员多能、一岗多责,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工作无盲区。目前,县委共为全县社区安排了117个公益性岗位,壮大了社区党组织的服务队伍。社区服务“无死角”。县委在社区党组织中推广了“4567”工作法。即“四送”:给下岗失业党员送岗位、给离退休党员送关怀、给老弱病残党员送温暖、给流动党员送服务。“五管”:对流动党员协管、下岗党员托管、待业党员接管、退休党员共管、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六必到”:党员思想波动必到、志愿者服务必到、党员病重必到、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纠纷必到、邻里互助必到。“七条服务热线”:党员服务热线、一刻钟服务热线、求职服务热线、治安服务热线、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再就业服务热线。“4567”工作法推广以来,共帮助8名下岗党员实现再就业,解决矛盾纠纷40余件,慰问病重党员、贫困居民443人次,为困难党员捐款5000余元,举办再就业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载体创新“无空白”。根据社区党组织的职能特点,县委创建了以“建红色港湾,筑牢服务阵地、铺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效能、创蓝色空间,打造服务品牌、设黄色警戒,增强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四色”党建,在探索服务途径、强化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发挥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促进和谐的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开展一对一服务活动25次,通过“一刻钟便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1100余次,实现了社区居民“小需求不出家门,大需求不出社区”。

  造亮点,推进党建项目建设。创建“党建广场”出特色。在党建活动阵地建设中,县委在城南广场以党建为主题,对整个活动广场进行“红色”武装。在广场设立了党建宣传栏、党历宣传亭和党建文化长廊,宣传党史知识和党员模范先进事迹等,并根据不同时期党建的活动主题,对国家和省、市、县委的重要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和公示,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全县党务、政务公开状况。2011年,县委利用城南党建广场,开展了“建党90周年图片展”等大型活动5次,各社区党组织在城南党建广场开展了家庭趣味运动会、志愿者下社区等活动23次。建设“党爱公寓”出典型。县委按照市委的安排和部署,把“党爱公寓”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党员需求、群众认可、组织满意的原则,采取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的办法,在宝清镇红新村建设了宝清县第一栋“党爱公寓”,整个工程相关部门全程监督,严把资金使用关,严把建设质量关,实时跟踪问效,在资金筹集、项目建设、管理使用上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为全县推广“党爱公寓”建设提供详实可靠依据。实施“绩效考核”出经验。县委从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定责”入手,创新实施了“一定双诺三评四用”工作法,所谓“一定”就是定目标;“双诺”就是向上级党委承诺和向党员群众承诺;“三评”就是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四用”就是考评结果用于年度补贴、用于干部管理使用、用于“头雁”评比、用于先优选树。2012年年初,全县142个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向上级党委和党员群众做出了承诺,根据2011年考评结果,县委评选出了10个头雁党支部和10名头雁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