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铁力吉松村多途径发展经济 奏响村美、民富、户乐交响曲
2012-04-20 15:04: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吉松村村民住宅小区。

  东北网4月20日讯 (记者 侯巍)吉松村座落在铁力市东郊,是一个环境优美、楼房整齐,生产作业机械化、村民生活富足的朝鲜族村。吉松村人口560人,耕地面积220公顷、村集体林地52公顷,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吉松村以“村美户富民乐”为目标,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在壮大股份农场、鼓励外出打工、强化整村推进、努力建设新村等项工作上动脑筋、出实招,多途径发展村屯经济,使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种植绿色水稻、劳务输出为主的产业格局。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伊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生产中创业 壮大股份农场

  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和劳力外出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压力,是摆在吉松村党支部面前的难题。在铁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由村干部带头组建了铁力市首家农业机械化股份合作组织——吉松股份合作农场。农场先后通过建水稻育秧基地、平整土地、修农田道、完善水利设施等方式,改善了耕种条件,保持了水稻高产稳产及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不仅降低了农业风险、增加了水稻产量,而且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场现有固定资产180万元,有各种轮式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小型农机具53台(套)。2011年股份农场集约经营村内大多数土地,每公顷7700元的承租费在年初时一次性支付;农场秋季收获水稻800吨,产值240万元,纯获利80多万元。

  劳务输出中创收 鼓励村民外出打工

  吉松村为更好地引导和鼓励村民外出打工,通过组织村民学技能、请返乡者讲经验、组成留守互助组等方式,使村民安心和放心外出打工尤其到韩国、日本等跨国务工,增加收入。每年还采取与外出党员群众相互“致信通话”、村干部外出时上门探望等方式,与外出务工者保持联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外出党员和群众自发捐款4万多元,用行动支持村组修大门、修路;外出务工人员中成功人士也多次回家考察旅游、餐饮等项目要投资创业。目前,全村共有261人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保守估计外出打工人员年收入接近1100万元,打工人均可实现4.2万元。

  居住环境上创优 建设美丽家园

  吉松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对上争取和村民筹资等方式发展村组公益事业,完成了近20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铁力市决定对吉松村进行整村改造,实施了吉松示范村工程。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重点建设了四层住宅楼8栋200户,建筑面积16200平方米。新建住宅楼在外观设计、使用功能、附属设施等方面体现朝鲜族特色,展示朝鲜族特点。同步建设示范性社区办公室和老年协会活动室1200平方米。今年将实施小区硬化绿化、村组道路、水渠衬砌、农场改造等配套工程建设,打造出全市精美民族小区,全面提高广大村民生活幸福指数。

  新农村建设上创新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吉松村在强化服务功能、全力为民办事的基础上,将关爱留守老人生活作为工作重点。以老年协会为阵地,通过订阅大量的实用报纸、书刊,配置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及文体设施,组建老年秧歌队、老年舞蹈队等,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有益活动。每年还从农场公益金中列支资金,用于活动室冬季取暖、老年协会人员午饭补助等以及老年人郊游等。同时,为有效实施和管护新农村建设项目,吉松村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全力推行“四议两公开”,使村内事务决议充分、公开透明。老年协会成员自觉监督新农村建设项目,看护道路卫生,并督促各家各户清扫门前道路。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