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发挥“两个作用”
“四招联动”抗旱保春耕
双鸭山市“创业、创新、创优”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各县区、各涉农单位积极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推动发展。特别是针对今春高温、少雪、土壤墒情较差等实际,全市各县区、各涉农单位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大下基层、走村入户、办实事儿、支农促农备春耕”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结构调得“快”。按照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要求,针对今年春季气候实际和土壤墒情,积极引导农民快速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水稻、玉米、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低产大豆种植面积,“三增一减”格局基本形成。调整以后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呈现了“411”种植结构。宝清县朝阳乡灯塔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瞄准市场调结构,紧盯效益搞种植,已改造低产田11000亩,水稻种植成为了灯塔村的主导产业。尖山区安邦乡立足近郊果蔬种植实际,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种植结构向新、奇、特、优、绿色无公害、高附加值调整,目前,绿色果蔬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0亩,新增100亩。
二是抗旱抓得“早”。全市各县区积极与建设、金融、供销、农资等涉农部门配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春耕资金、科技培训等各项工作,抗旱保春耕工作呈现了动手早,行动快,效果明显的喜人局面。大力抓好农机水利建设,投入资金2324万元,完成检修29034台(套),完成计划的104%。宝清龙头桥等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宝清、集贤、饶河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拟开工建设。全力抓好科技培训,以“科技之冬”为依托,加大蔬菜种植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20期,培训农民总数13.8万人次,占计划任务的95.2%。积极筹措物资资金,目前筹措资金21.9亿元,占总需求的99%;化肥总需求19.8万吨,已下摆17.6万吨,占计划的88.9%;柴油总需求4.1万吨,已下摆3.2万吨,占计划的78%;农药总需求1501吨,已下摆1242吨,占计划的82.7%;农膜总需求1137吨,已下摆1005吨,占计划的88.4%;种子总需求为3.3万吨,已下摆2.5万吨,占计划的76%。
三是市场管得“严”。市农委按照《黑龙江省2012年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各县区开展农资打假各项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及哄抬物价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查处各类坑农害农案件。市农委党委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抽调党员骨干56人,成立党员服务队9支,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深入全市各县区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网点,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对种子经营企业的经营资质、种子标签、生产经营档案、品种审定情况以及种子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50余家。友谊县质监局积极开展“春雷行动”,在友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府文件向全县和友谊农场各相关部门发布了《友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友谊县开展质监护农春雷行动方案的通知》,使“春雷行动”真正成为各部门协调配合护农、助农、惠农的民生行动。全市各级涉农部门开通“12316”举报维权热线,党员带头上岗、昼夜值班,24小时接听监督举报电话,现已为农户解答疑难问题500余个,送信息110多条,送技术资料1000多份。截至目前,全市“三县四区”均达到无假劣种子和未审定农作物品种的良好态势。
四是示范发挥得“好”。今年年初,市农委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研究制定了《双鸭山市关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双鸭山市场县共建同三、依饶公路沿线示范带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区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县区与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的各自优势,推进双方在先进种植技术、标准作业模式和先进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场县优势互补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与繁荣。集贤县在境内同三、依饶公路沿线建立场县共建示范园区共5个,通过创建高产项目,示范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全面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各示范区在品种选择上均以抗旱、耐瘠、稳产等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为首选,生产用种全部包衣,发挥药剂包衣的抗旱、防病虫、保苗作用。通过在示范区培育种粮大户,开展专业化服务,示范作用显著增强,探索了集约化生产新模式,提高了粮食生产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