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第一战役春耕全面胜利 呈现三大特点
2012-05-26 09:39: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田间,几名妇女在插秧。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在严重春旱、农资价格上涨和气温回暖晚等超乎寻常的压力和挑战面前,我省上下一心,领导重视、农机装备、科技支撑、抗旱保种、合作共建环环相扣,合力攻坚,历时两个多月,终于赢得——农业生产第一战役春耕全面胜利

  黑龙江日报5月26日讯 伴随五月的明媚春光,丰收的种子已经播撒进广袤的黑土地。记者从省农委获悉,截至25日,我省春耕生产全面告捷,当前中南部地区禾苗已经“罩垄”,水稻秧苗正由南向北陆续返青。

  “苗情之好多年少有。”省农委主任王忠林对记者说,“今年春耕生产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启动早、进度快。3月9日召开全省水稻育苗扣棚现场会,拉开春耕生产大幕,全省无论是水田春耕还是大田春播,启动时间均为历年最早;水田生产实现了“不扣4月棚、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的目标;大田播种结束期比常年提前近一周时间,各种作物都播在了丰产期。二是标准高、质量好。全省共投入春耕资金585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水稻智能化催芽和大棚化育秧比例分别达到56%和76%,分别比上年提高21个和2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和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均保持在98%和91%以上;机械精细精量播种比例达到94%。三是面积增、结构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农情统计,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838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其中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呈“三增两减”特点:玉米、水稻、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达到9558万亩、5585万亩和480万亩,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大豆和小麦面积分别调整到近4000万亩和576万亩。

  春种一季管全年。龙江大地上蓬勃而出的新绿,让人欣喜,更让人动容,因为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今年我省春耕生产面临超乎寻常的压力和挑战,严重春旱、农资价格上涨和气温回暖晚等诸多难题期待破解;粮食生产在“八连增”的新起点上,继续稳定增产实现“总产力争达到1200亿斤”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一定要“走出一条富裕的现代化大农业之路”的宏大愿望和坚定决心,让龙江人选择了知难而上,展开了一场全省上下一心、合力攻坚的春耕战役。

  ——领导重视。省委省政府对春耕生产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省委农业形势分析会、省政府常务会、产粮大市抗旱保种座谈会等6次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部署。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力组织推进。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强大工作推进合力。各市(地)、县(市、区)党委、政府都把春耕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阶段性中心任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落实。

  ——农机装备。全省558个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的大机械力量,为深松整地和抢播快种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保障。在去秋完成整地面积14163万亩的基础上,今春又完成标准化春整地8000多万亩,为适时播种创造了适宜的土壤条件。全省农村新增水稻插秧机1.5万台,水稻机插比例达到88%,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科技支撑。全省春耕生产科技含量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通过大力推进水稻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规模化育苗,水稻生产实现了提早扣棚、智能催芽、培育壮秧,秧苗素质为近年最好。通过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省高产创建辐射面积达到9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实施面积达到1.7亿亩,比上年增加12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5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

  ——抗旱保种。全省从去秋就开始超前研究,主动防范,积极推进各项抗旱保种措施落实,有效提高了抗旱保种能力。“节水增粮行动”新建的320万亩大型节水灌溉设施,在春播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全省高标准玉米坐滤水种面积发展到4547万亩,比上年增加近1000万亩,严重受旱耕地全部实施了高质量坐滤水种。

  ——合作共建。通过一手抓春耕生产,一手抓合作共建,全省春耕生产基本实现了由过去抓千家万户向抓合作社、抓科技示范户、抓规模经营主体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春耕生产中的示范引带作用日益突出。全省15家农业科研院所、涉农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67个县(市、区)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共建活动;65个县(市、区)与垦区105个农场开展的合作共建,使垦区到农村代耕、代种面积发展到610万亩,比上年增加97万亩。

 

责任编辑: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