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名师点评高考文综: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难度略降
2012-06-09 10:13:26 来源: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9日讯 2012年的文综试题与去年相比整体趋向简单,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不过,题干和题肢给出的材料干扰性强,看似简单的题不容易全答对,符合高考的选拔功能。

  点评名师:哈师大附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姜洪波,高三历史备课组长胡冬梅,高三备课组长、政治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庄允发

  地理:减少识记内容难度略降

  与2011年新课改卷比较,2012年试卷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试卷结构稳定,试题难度略有降低。试题中涉及的均为常见知识点,没有偏、怪、难、超纲试题出现,不存在人为设置的陷阱。材料文字精确、简练,从而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更容易提炼关键词。没有景观图的判读,避免了由于图示不清而增大考生的答题难度。

  注重主干知识人文地理内容略增

  今年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并重,人文地理内容略增。在必选题的90分中,人文地理知识占了50分。而选做题的42题第二问(4分)、43题第二问(4分)及44题(10分)均属于人文地理的考查点。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全部为考纲中的主干知识。粮食问题、等值线问题、工业问题、气候与水文问题、工农业区位因素问题、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淡水资源问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试题中对气候类型、洋流、地质作用等内容的考查有所减少,对农业、工业考查增加较多。

  减少识记内容保留开放性试题

  注重地理能力,减少识记内容的考查,是课改以来高考地理试卷中比较明显的转变。2012年高考试题中,多道选择题更注重对地理能力的考查。如第4、5小题,并不是具体考查某一地区、某一湖泊和水文观测站,而是要根据两个水文站与湖泊的位置关系及水文观测站的流量在36小时内的变化来解决问题。同样的能力考查还体现在第8、9小题和第10、11小题。

  保留对开放性试题的考查是新课改卷的一个亮点。第Ⅱ卷37题第三小问的“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就属于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给了考生更多发挥空间,这不是简单的错与对的问题,错了错在哪里、对了对在何处,只要考生有充分理由论证就可以。

  选做题分值分配有变化

  2011年三道选做题均只设一问,满分10分;2012年三道选做题均设两问,满分10分。考生可能感觉总分没变,多一问、少一问无关紧要。其实这有很大学问,多设一个问题,就相当于多一个答题方向和思路,因而也适当降低了试题难度。

  历史:注重对中国历史的考查

  历史试题所呈现的信息与去年基本相同,难度适中,开放性强。与去年相比,各模块及中外知识考查点分布呈不均衡状态,今年依然注重对中国历史的考查,约占全卷分值的63%。但从三本必修模块来看,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比重大幅增加,约占必答题的58%,而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的比重降到了28%,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的比重仅占必答题部分的14%。

  注重主干知识考查

  试题涉及的主题,如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工商业发展、清代的内阁、专制制度加强、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罗马法、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中西方文明的冲突与碰撞等,都是教材、教学和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

  注重能力考查

  试题突出了历史学科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基本特点。选择题基本上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境,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呈现,材料新颖、长度适中。非选择题的材料阅读量不大,不晦涩,容易读懂,尤其是42题,尽管是以图表形式展现,但是材料为学生熟知。

  能力方面则全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面目标,对识记层面的考查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完成的。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而且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技巧。

  关注社会生活

  25题的民间故事、27题的四民观念的变化、30题的张謇投身工业、32题的五年计划、33题的下海潮、41题的交通信号灯变化看科技变化对城市生活的影响等,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加强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

  2012年高考文综政治总体难度较去年稍有降低,仍突出能力立意。命题包括情境、立意和设问三要素。本卷通过具体的情境,以灵活的设问,突出学科能力立意,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规范。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背景材料紧扣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背景,视野宽广且时代感强。尤其是38题和39题,着眼于民族展望世界、着眼于现实展望未来,做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设问构思巧妙,注重教材理论联系试题的具体实际,如39题(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要求考生作答时理论与材料实现有机统一。

  选择题四选二具迷惑性

  看似简单的12道选择题,有10道题使用四选二型等值组合,题干具有迷惑性,题肢具有干扰性,这加大了知识考查的范围,增加了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强度和难度,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注重基础与主干知识

  无论选择题部分涉及的纸币、市场经济、走出去、产业发展、社会公平、政协、国际社会、主观能动性、社会发展、人生价值、中华文化、真理等知识,还是非选择题涉及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政府的职责、中华文化发展、辩证否定观等知识,无不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加强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题中没有经济的计算题,却在非选择题中以表格形式出现,加强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13题、16题的选项注重经济和政治知识内容学科内融合;非选择题38题的两问,重点考查运用经济、政治的知识从不同侧面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9题三问,重点考查运用文化、哲学的知识从不同侧面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