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曙光农场探索党员管理新模式 促党员发挥先锋作用
2012-06-11 17:55:56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1日(记者 侯巍) 曙光农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探索实施了“3+7”党员管理模式,做到了党员岗内与岗外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了农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同比增长15%;人均纯收入14175元,同比增长15%。

  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创为民理念之新

  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业站相继并入,与农场周边接壤的34个村屯的几百户家庭也涌入农场居住。住户由2009年的1500余户4000多人猛增到了现在的3000余户8000多人。大量人员进城引发了诸多社会新问题。如何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规范居民的思想行为,成为曙光农场思考的问题。通过调研,在职党员管理的“盲点”在于8小时工作之外。为适应社会管理需要,积极探索了一套“3+7”党员管理模式,来提升党员的统一管控、行为规范的考评体系。

  建立考评新机制

  曙光农场在“3+7”党员管理模式的实际运作中,社区党委为每名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制定了党员信息卡,填写了党员信息,造册存档。考核主要围绕党员争做公共卫生保洁员,邻里守望治安员,日常生活安全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等五大员标准进行考核,包括在农闲时间维护小区环境卫生,生产过程监督安全教育,闲暇时节义务巡逻防火防盗等共20项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每项内容结合重点工作划分1—3分。考核办法是在每季度末由社区考核领导组按照占百分的40%和各居民委群众占60%的比例对辖区内的党员打分,折合成30%的考评分,反馈到党员所在的党组织最终核准季度分,对党员进行教育、监管。

  激发活力,实践解决新问题

  新的党员管理模式的推行,有效扩大了社会监督范围,也使党员8小时外在群众中自觉亮起了身份,更好的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场直社区开展了竞选楼长活动,选出了16名党员楼长,举办了文明楼道评比和楼道文化等活动。秦立峰当选楼长后,他居住的7号楼换气阀出现漏水现象,居民用塑料布进行缠堵,导致不排气室内温度下降,给有老人和婴儿的家庭带来了不便。他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到了农场社区,在农场社区的协调下,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自开展“3+7”党员管理模式以来,共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义务劳动36次,参加人数达近800余人次,评选出示范楼栋4栋,在楼道内张贴文明警句和宣传画58幅,给15户优秀党员家庭进行了挂牌。党员8小时外累计服务职工群众生产生活1000余次,向农场社区、党委提合理化建议24条,解决实际问题18个。

  营造党员争先氛围,创全民干事之业。

  在创新党员管理8小时外发挥作用的同时,曙光农场没有忽略党员在本职岗位创先争优的作用,赋予“7”新的内涵,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实施“3+7”党员管理模式以后,在原有分类目标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考核内容,将理论学习、科技应用、项目创新、带动辐射、效益对比、致富进程等列进考评内容,做到与每个党员同步考核、同步公开,与绩效工资、评优授先、选拔任用直接挂钩,以此来增强这项工作的带动力。

  全新的分类目标考核标准,极大的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学党支部积极探索完善老教师帮扶新教师的“蓝青工程”考评细则,形成了老教师比奉献,新教师拼进步的良好氛围。第七作业站党员刘宪民围绕“特色农业”成功引进优良西瓜品种,收获的西瓜个体重量近100斤,卖到2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瓜王”。刘凤海等4名党员围绕“畜牧致富”上马生物菌发酵技术实验获得成功,可对鸡粪进行有机无害处理,3年不用清理鸡舍,减轻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据统计,农场的普通党员创新项目17个,带动辐射种养殖户154户,有4名优秀党员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有7人被评选为农场劳模。

  扶贫帮困,弱势群体新生活

  在“3+7”党员管理模式里着重对党员的帮扶情况进行考核,增强了党员引领发展和帮扶弱势群体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农场社区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和孤寡老人的家庭安装了“红色求助电话”,所有在职党员分片包干到户结对,老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就近结对党员发现后就会立即报告社区救助中心的领导干部,为孤寡老人们提供及时求助。围绕“共富”行动,我们举全场领导干部之力结对帮扶了70户贫困户,拨付扶贫款70万元,协调贷款20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43个,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脱低。在“手拉手”活动中,36名贫困学生接受了党员捐款1.4万元。

  搭建干部创优平台,创干部素质之优。

  围绕农场实际提出了“打基础、缩差距、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将“3+7”党员管理模式融入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以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为抓手,将党员领导干部纳入到“3+7”目标考核中,并把风险收入的10%列为对党员领导干部“3+7”考核结果兑现。党委在考评中,打破干部“终身制”,出台了“四项考核方案”,干部管理实现由场领导至下、由群众至上、由同事至同事、由科室至科室“无盲点”考核。在去年第三季度考核时,有4名领导因执行力不强,导致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被解聘。

  严格的考评,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增强了工作主动性,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曙光机械制造厂场长宋运德按目标考核要求,与农场高级农机工程师结为战略伙伴,研制出中国“犁王”——十铧犁,产品覆盖黑龙江省东部和建三江管理局所有农场,带领16名下岗职工走上了富裕路。农场农机科长李国伟按目标考核要求,加强了与桦南县的联系,最终促成了农机合作项目。场县共建现代农机合作社1000万元农机具落到农场,并在2011年场县秋收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农场18名购机户当年增收100余万元。一年来,有512名党员在“两个领跑”中发挥了带动作用,124名党员开创了新的增收渠道,转移劳动力452人,创新工作39项。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