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小学教师办公室一角

废弃的校舍一角与身后商品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活报6月20日讯 19日,连续下了几天雨后终于放晴了,在肇东市东发乡第一中学的“危房”教室上课的初三学生小雪(化名)也松了口气,因为她担心,如果再下雨,漏雨的教室会塌。一道之隔的东发中心小学学生小亮(化名)坐在“教室”里,虽没有小雪那样的担心,但所谓的教室只是借来的住宅楼商服,外边没有操场,出门就是大道,很不安全。小亮说,他非常怀念以前的学校,尽管它非常破旧。
去年3月,肇东市东发乡中心小学、第一中学以及东发乡政府同时被列入危房改造规划。按照规划,拆掉中心小学,在第一中学原址建楼,包括教学楼、宿舍楼以及食堂等,集中全乡的中小学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东发乡政府与中心小学相连,此处开发建设商服住宅。当时1200名学生分三处借读,乡里承诺年底还建教学楼。去年年底,中心小学原址建起8栋住宅楼,东发乡政府的4层办公大楼也拔地而起,但至今学生们却依然过着“借读生活”。
乡政府和校舍同时列入危房改造规划
在没有被列入危房改造规划之前,东发乡中心小学和第一中学仅一道之隔。如今,中心小学被拆掉,第一中学的危房依在,部分学生还在里面上课。
按照肇东市东发乡教委办主任尹德河的说法,去年3月份,由于中心小学和第一中学年久失修,被市里列入危房改造规划,同时被列入规划的还有东发乡政府。
当时对新建教学楼的规划是:拆掉中心小学,在第一中学原址建楼房,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等,新校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即容纳全乡所有中小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
很快,中心小学的校舍连同乡政府同时被拆。500余名小学生先是被安置在废弃的乡养老院。对于第一中学的700余名学生,乡里决定一部分留在危房中尚安全一点的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分流在距乡所在地较远的原黑山小学校舍上课。
小学生两年换了两次“校舍”
在学生和家长看来,新建教学楼无疑是件好事,所以暂时“借读”带来的不便并没有影响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一位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说,废弃的养老院空间显然不能和原来的学校相比,学生上课时非常拥挤,“去年11月,听说养老院要卖了,但新教学楼连个影都没有。我们便试着打听,但他们总说快了。”
与此同时,在中心小学和乡政府原址,“东发新城”小区8栋住宅楼拔地而起。此时,乡政府与开发商协调,免费提供一层商服当教室用。至此,500余名小学生第二次“搬家”。
对于“商服教室”(家长的称谓),家长们更加担心,“出了教室就是大道,连个院墙和校门都没有。我们担心孩子的安全啊!”
19日,记者来到“东发新城”小区6号楼一楼门市,15间门市已被改成了教室,门前是马路,为了区分学校和住宅小区,学校借用了小区3个特大号清洁桶摆在马路中央,以此限制车辆进入。此外,每间教室的门都敞着,孩子们上课时的一举一动,路人尽收眼底。当然,马路上的人来人往也难逃过那些溜号孩子的眼睛。
相对于中心小学几易校舍,第一中学的学生们则正处在危险之中。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被认定为危房的校舍,外面窗户上的玻璃几乎没有几块是完整的,室内的天棚也几乎露天。教师的木门千疮百孔,“前几天下连天雨,教室里漏雨严重,我真担心破旧的教室说不上啥时候就塌了。”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冬天孩子在教室里穿羽绒服都冻得直哆嗦。”
乡教委:施工图没出来 乡政府:资金缺口大
承诺当年就建成教学楼,如今却迟迟不开工,到底卡在哪儿了呢?
最先接受记者采访的东发乡教委办主任尹德河的说法是:当时乡里出头参与了对新教学楼面积、班级设置等规划。肇东市规划局也已经批了,定的调子是抓紧设计,抓紧建设。工程效果图出来了,但施工图没出来,至于什么时候开建,他并不清楚。而东发乡副乡长邹警吾则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按照规划,新的综合教学楼大概需要近2000万元,由于资金缺口大,所以导致拖延到现在。开发商承诺捐赠300万元,今年暑期肯定开建,即使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要开工。争取年底教学楼的主体完工,明年春季学生就能到新校舍上课。
教学楼还没影 政府办公楼却建起来了
采访中,一些家长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去年同样列入危房改造计划的乡政府的4层办公大楼在当年年底拔地而起,如今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很快就能竣工。
家长们对此非常不解:全社会都在说重视教育,可同样是还建,为啥“政府”先行“教育”滞后?
19日,记者来到乡政府新办公楼门前,一栋4层楼的楼体显得非常气魄,工人正在施工,“很快就可以进人了。”一位工人说。
针对家长的质疑,邹警吾解释说,当时乡政府与中心小学的校舍是连着的,政府办公地点的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中心小学是8000平方米,乡政府与开发商置换,开发商在异地为政府建一栋大约价值500万元的办公楼。
记者提出:既然资金缺口大,为何不把建政府办公楼的资金投到教学楼的建设中?包括中心小学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开发商答应捐赠的300万元,这些资金差不多当年就可以开工建设了,为啥没开工一直等到现在呢?邹警吾说,去年以为能够把建学校的这些资金一步筹措到位,没想到由于一些具体原因,资金出现了大的缺口,所以拖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