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接力行动启动
2012-07-02 09:57:1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2日讯 带着对梦想的追求和服务“三农”的热忱,去年7月,东北农业大学学生程楠带着她的服务团队,深入木兰县建国村、福合村、建发村和广信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服务行动。行动中,他们培训青年农民管理员12人,发放“龙江先锋网使用手册”50本;联系该校农学院张林教授,以喷洒叶面肥的方法,帮助农民解决了大豆生长停滞、叶片有白斑等严重遗留药害的问题;确定“生物砂滤池”净水方案,帮助福合村村民饮用上了放心水,当地政府和村民拍手称赞。

  这是团省委开展的“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在6月27日召开的全省“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总结推进会议上,5000名大学生再次整装待发,将在这个暑假奔赴乡村田野。

  一次受农民欢迎的社会实践

  2011年暑假,宁安市宁安镇黄旗沟村村支书许贵军和村民崔满海迎来了进村实践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生杨峰。他们刚开始接待杨峰时,还带有怀疑的目光,“我们种了一辈子地了,来这么个小毛孩子,能帮上什么忙啊?”

  这一疑惑不久便被打消了。杨峰在村里走访时发现,马铃薯和大蒜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许贵军的那句“最近几年马铃薯的产量相比前几年有所下降”引起了他的注意。通过对种植户走访,杨峰初步判断马铃薯减产是由于品种退化造成的,他立即与学院邰连春老师取得联系,并把网上下载的科技讲座视频播放给村民。最后,村民们高兴地接受他推荐的省农研所培育的马铃薯、大蒜组培新品种,产量有了明显提高。

  “龙江先锋网”开通的万村网页为实践活动提供了互动交流平台。电脑这边坐着求知若渴的老乡,那边坐着百里外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视频系统一启动,老乡和专家就东北农业大学学生袁庆反映上来的疑难问题对起话来,几分钟后,“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问题便有了解决方法。大学生们除了是农业技术服务员,还是农业科技信息的联络员,他们把农民和农学教授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登录网络,参与网上有关农业专家的远程教育培训,同时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利用全省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展现场实地培训,通过上传网络直播,达到全省共享的效果。

  一个活跃基层的工作平台

  东宁县道河镇兴东村的村民在农闲时不再打麻将了,因为村支部书记陈广兴和村长周忠堂给他们带来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吴春梅同学。吴春梅帮助该村向“万村网”上传本村供求信息,向农民介绍推荐新科技、新品种、新项目,还组织联谊晚会,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团省委坚持把此项工作作为紧密联系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基层群众的重要平台,不断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密切地联系了广大农村群众,活跃了基层团的工作。“‘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行动,而不是运动式的。行动计划在3年内使全省青年科技培训覆盖面达到80%,全省农村覆盖面达到100%。”团省委书记李豪岩说。

  据介绍,今年团省委将扩大参与此项行动的涉农院校数量与大学生数量,将去年参与行动的4所院校增加到9所,大学生数量增加到5000名,覆盖全省一半以上的村。工作中,团省委在涉农院校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中选拔社会实践服务人员,根据专业特点、农村实际需求与对接服务的地点组建服务团、队,全省共组建110个服务团。每名大学生负责联系1个村,至少联系5名农村青年,要求每个自然屯都要有联系对象。建立起“服务团+县(市、区)”、“服务队+乡(镇)”、“大学生+村”的基层团建帮建模式,在深入基层村屯开展社会实践服务行动的同时,帮助基层团委特别是乡村团组织开展工作。

  每周,团省委都通过QQ工作群部署日常工作,加强工作督促。各市、县团委也组成检查组,定期对实践服务行动进行督导检查,深入了解掌握大学生进村、工作方案制定、活动开展等方面情况,采取农民群众评议、实践效果评估、网络考评管理等方式,对社会实践大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督导检查与定点联系,有效促进了各地各单位工作的活跃,提高了社会实践服务的效果。

  一条促进协调发展的纽带

  2月28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于利利同学再次利用寒假来到肇源县肇源镇解放村南小山屯,走进了肇源镇蔬菜加工专业合作社,走进了村民的蔬菜种植大棚。这一次,他与李镇长谈起了将合作社作为该校合作推广实验基地的想法。

  一棵蔬菜,联系着农民的饭碗和城镇居民的餐桌。一项工作,联结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脉络。加强党团组织与高校的互动,尤其是结合我省省情,加强与涉农院校的互动,是本项工作的最大亮点与特色。为有效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团省委在2011年6月份组织各市(地)团委与相关涉农院校团委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据李豪岩介绍,“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相比“三下乡”活动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不仅有“规定动作”的“三员一建”,还有大学生“自选动作”——大学生每人每年至少要确定一项自选工作项目,紧密结合村情、学生专业特点及自身条件,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科技支农、创业尝试等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来,该项行动组织各类培训752场(次),帮助培训村远程教育管理员2000多人,实地培训和网络培训农村青年2.46万人,调查收集整理各类农业科技信息1054条,随地帮助农民解决农业适用技术问题3600多个,参与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258个,配齐配强村团支部书记1964人,有效促进了团的工作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