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的石墨工业园区。
东北网7月2日讯(记者 侯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萝北县委着力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在抓好结合上做文章,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求实效,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先锋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工程、服务人民群众的惠民工程、加强基层组织的提升工程,使创先争优成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动力和保证。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亿元,同比增长25.3%,五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5.4亿元,增长60.2%,五年翻了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0元,增长16.8%,五年增长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0元,增长15%,五年增长1.4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4,000元,跻身全省财源建设“十强县”行列。
上项目、兴产业,致力科学发展。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能力作风建设年”为载体,着力在抓招商、上项目、兴产业上创先进、争优秀。争当项目先锋,加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中国石墨之都”,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包项目、百名党员帮企业、千名干部大招商”、“我为项目建设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踊跃投身项目建设一线,争当项目先锋,形成了“党组织围着项目转、党员干部盯着项目干”的良好氛围。2011年,全县共组织1000余名党员干部直接参与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石墨园区建设等项工作,推进石墨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27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5.5%和197.7%,石墨精粉产量实现30万吨,占居国内市场三分天下。争当发展先锋,助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旅游名县、文化塑县”战略新兴产业,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勇担时代重任,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助推跨越赶超的实践中创先进、争优秀、当先锋。围绕打造“界江之都”,深入开展“项目一线党旗红”等主题实践活动,先后选派百名优秀党员干部,组建20支党员突击队,积极投身旅游名镇、黄金古镇等旅游产业项目一线,建成名山旅游名镇、太平沟黄金古镇、 “龙江三峡”、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嘟噜河湿地等一批蜚声省内外的景区景点,叫响了“界江之都”旅游品牌。201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56%。争当创业先锋,力促基础产业持续提升。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紧扣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六带头”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带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领办小工企项目,积极投身设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创建和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同比增长19.6%,五年翻了近一番。争当服务先锋,全力创新创优发展环境。深化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服务窗口单位党员中广泛开展了“比服务态度、比服务效率、比服务质量和评选服务标兵”等“三比一评”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服务区”、“党员车组”和“党员名师班”700余个;深入开展“知责有为促跨越、服务发展当先锋”、“庸懒散软”专项整治、收费审批事项专项清理和“百企千民评部门”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营造亲商、安商、护商、富商的服务环境;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坚持项目统一受理制、服务代办制、快速转办制、并联审批制、办结告知制“五项绿色服务制度”,积极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一帮一”扶贫解困、“一加一认穷亲”动员大会。
惠民生、促和谐,倾情服务群众。县委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为目标,以“民计民生改善年”为实践载体,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着力在服务人民群众、提高百姓福祉、构建和谐萝北的实践中创先争优。解民忧济民困,创社会和谐之业。先后开展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和党员干部“一加一认穷亲”活动,组织全县870名机关党员干部对592名困难群众进行了帮扶救助,为困难群众办实事891件;累计投资9.2亿元,建设廉租住房1.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66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3,658户;全县新增就业3,695人次,新农合参保率99.86%,农民报销最高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85%,职工医保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强化食品卫生监管,确保百姓餐桌安全,2011年萝北晋升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听民声聚民智,创社会管理之新。县级领导带头作表率,实行领导信访包案责任制,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等活动,定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创建,实施网络化巡逻和技防相结合的防控模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农村、社区、企业分别设立警务室、治安亭,组建了党员应急分队、义务联防队和护厂队,有效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安居感。萝北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法治环境先进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平安县。惠民生办实事,创民生改善之优。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面开展以城乡共建、场县共建、社区共建、党群共建为主要内容的“携手共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在惠民利民上争当先锋。先后自主推出了“殡葬四免”、乡村学生免费通勤、助残补贴、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城乡取暖补贴、高龄津贴、大病救助等百余项惠民举措;累计投入15.5亿元,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民生基础事业,连续两轮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萝北医改工作的典型经验被国务院确定在全国推广。

建设中的“黄金古镇”。
强组织、增活力,筑牢发展根基。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作为巩固执政根基、推进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围绕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健全保障、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抓组织、打基础。集中力量抓支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促进了基层党组织进档升级;全面推行军警地共建基层组织,每个乡镇均有军警官兼任党委委员,有39名大学生民警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全力打造“阳光党务”精品工程,党务公开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被中纪委确定为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抓队伍、增活力。结合集中换届,公推比选乡镇党政正职,大力实施素质升级工程,采取埠外培训、外派挂职和县委书记“进站点、讲党课”、农业专家网上授课等形式,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带动形成素养过硬、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群体。抓责任、强保障。实行乡村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专项述职制度;累计投资706.4万元,新建、改建“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60个;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在职和离职村干部待遇,强力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建立并落实党内关怀激励、帮扶关爱、联系群众等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