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爱心教师执教山沟 一心一意只为乡村孩子
2012-07-03 11:30:09 来源:牡丹江大鹏新闻网  作者:邸兰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牡丹江7月3日讯 童廷君家住八面通镇,但却在距镇上最远的山沟里执教18年,他得意于自己教出了20多个大学生,欣喜于那间风雨飘摇的旧校舍换成了崭新的学校。看到这些,他说即便天天接送学生也值了。

  刮风下雨,他步行接送学生

  1994年,童廷君在牡丹江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典礼上那句“此生我将和学生相伴,为他们奉献我的一生”,成了他18年来坚守的承诺。虽然任教十几年来,他也换了几次学校,但都是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始终在最偏远的几所学校任教。

  河西镇五兴小学距八面通镇100多里,童廷君只能每周回家一次。他和另外三个男老师“搭伙”,一起吃住在学校,因此学校也成了他的半个“家”。

  童廷君始终忘不了刚到五兴小学时,三四个孩子挤在一张书桌上学习的情景;也忘不了孩子们在口哨声中,满头大汗冲进教室的瞬间……一拨又一拨的老师来了又走,童廷君说要坚持下去。

  39个孩子,4个老师,虽然学生和老师都不多,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童廷君负责教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了不影响进度,他两个班级倒,每天六点半上课,有时连间操时间也会利用起来。

  由于上课时间早,童廷君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就是每天从学校出发,去接送离学校较远的孩子,所以,他每天必须四五点钟就起床。李新天姐弟三人住在一个叫十三公里的地方,距学校有3里路,而且都是山路,赶上刮风下雨,童廷君背着小的,领着两个大的,往返于学生家和学校之间,山间小路上留下了他和孩子们的身影。

  家有病妻,带着孩子教学

  童廷君为孩子的付出,村民都看在眼里,以前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想留住他。后来,村民看到他带着自己的孩子为村里孩子讲课,才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的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是靠岳父岳母照顾,根本无法带孩子。村民看他实在不容易,劝他回去吧,像他有正式编制,调到哪都不怕没饭吃。村民掏心窝的话,让童廷君感动。他说:“咬咬牙,自己的孩子长大就好了,但村里还有一茬又一茬的孩子需要他。”

  童廷君带着自己的孩子教了4年书,眼看着孩子要上初中了,他把孩子送回了镇里,这让他轻松了许多,但对妻子的亏欠却与日俱增。“就要放暑假了,我要带妻子去治病,这几年把岳父岳母都拖累了。”说起家人,童廷君总是不住地叹气。

  不过,最近几年,五兴小学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很多企业来捐赠教学设备,让学校有了唯一一台电脑,于是他给学生开了微机课。教育局通过“辐射教育”,每周也会选派教师来上几节课,这使得课堂变活跃了,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忙得团团转了。

  走进山沟,只为了乡村孩子

  现在,时常有学生“金榜题名”或找到工作后,来请童廷君喝几杯。

  两瓶打来的散酒、一盘花生米、一碗蒸土豆,双腿一合,往炕上一坐,童廷君就会和学生、家长一起把盏。“每次我都要被灌醉。”童廷君说。

  在村民眼中,童廷君是个文化人,是名好老师;但对家里,童廷君更多的是亏欠。“你后悔当老师吗?”面对记者提问,少言寡语的童廷君突然将声音提高八度:“我一头扎进山沟里,就是为了让孩子走出山沟,为了孩子,我无怨无悔。”

  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希望工程……一项又一项国家政策,一次又一次社会行动,让孩子不再因偏远、贫困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多年来,一笔笔教学物资送到五兴,一队队支教者来到五兴。

  感慨之余,童廷君一口气写下了一篇5000多字的文章。他用抒情的笔调写道:“教育扶贫像一位慈母,给偏远农村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公平。”

  童廷君说:“明年教育部门还会再派教师来,到那时学生队伍还会壮大。”看着学生在小操场上嬉闹,童廷君满脸幸福。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