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红星城为红星村失地农民打造新生活
2012-07-03 12:58:08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徐建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日讯 自建“红星城”,打造城市综合体,使每户村民有两套住房一住一租,解决居住问题;每户一个商铺一栋大棚,生产生活来源得到保障;每位村民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用吃“老本儿”。南岗区王岗镇红星村农民失地不失“村”、失地不失“技”,通过建综合住宅楼、异地建蔬菜生产基地等办法,使村民迅速成为新市民。村民们说:“我们也过上了城市的‘星级’生活。”

  探索整村改造“三自”新模式

  2008年以来,哈西客站、长途客运站和何家沟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占用红星村3200亩耕地及29万平方米宅基地,使1810户、4823人的红星村成为王岗镇第一个完全失地村。

  红星村是哈市最早的特菜基地之一,耕地、宅基地被征占,村民喜忧参半:喜的是人均可以得到40多万元的补偿,忧的是失地后无地可种,吃饭的“手艺”废了。为此,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对全村今后的发展进行大讨论。

  村党支部书记刘士林告诉记者,当时村集体积累加固定资产多达数千万元,如果村民各奔东西,村子就散了。在区、镇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次讨论,村民们提出自迁、自拆、自建的建设方案。

  经过研究,红星村原址被规划为建设用地,又符合棚改政策,村里可以获得土地使用权。于是,红星村被批准成为全省首个“自迁、自拆、自建”村,为全市整村改造加快城镇化进程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建“红星城”打造城市综合体

  “自迁、自拆、自建”满足了失地农民回迁条件,可村民们种菜的手艺不能扔。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红星村在红旗满族乡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耕地1000亩,土地流转合同签到2027年,一次性付清土地流转费。

  红星村在这片耕地上建设了150栋温室、696栋大棚。刘士林告诉记者,只要有意愿继续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都可以到新的蔬菜基地承包大棚和温室,基本上做到了一户一棚(温室),既解决了失地村民的经济来源问题,又可以不丢手艺。

  红星村村委会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哈尔滨红星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开聘请专业人员搭建公司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团队,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红星城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自此,红星村民当起了老板,有资质的建筑公司、开发公司成了为村民建设新家园的“打工族”。

  “五个一”使红星人生活无忧

  王岗镇党委书记费景义告诉记者,红星新村城市综合体建设规模庞大。以一个村为主体,投资15亿元,建设15栋高层农民新居,这在全省村级改造建设中绝无仅有。

  为解决村民经济来源,根据红星村民原宅基地拆一还一,无证照拆二还一政策,每户村民最少可分得两处住房。由于当时哈西地区房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红星城出售给村民的价格远远低于商品房价格,村民购房踊跃。

  一户一棚,加上一住一租、一住多租,充分保证了村民今后基本经济来源。

  “红星城”城市综合体建设涵盖了写字楼、商服、洗浴场、养老院、托儿所等设施,其中仅商铺就有380多个。据费景义介绍,目前“红星城”已有9栋居民住宅楼封顶,今年10月即将入户。届时,大型商场、洗浴场等都需要大量用工,加上他们成立的物业公司等,完全能满足全村村民岗位需求。刘士林告诉记者,他们还将统计村民“农龄”,按“农龄”入股,村委会通过运营商服用房收取租金、管理费等方式,每年预计将有2000万元收入,为村民股东分红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红星村在解决“失地者”变成就业者问题后,正在通过职业、技术、创业、科学发展观和文明素质等“五个培训”,全力解决农民城市化意识问题,鼓励和帮助村民成为创业者。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