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9日讯 继以色列、美国之后,哈市科研人员日前在人工条件下成功突破“大蒜开花”这一世界性挑战。据悉,这一技术进步突破了千百年来大蒜自体无性繁殖的局限,使大蒜有望进行“有性杂交”,将彻底解决包括“阿城蒜”在内的我国大蒜品种退化的历史性难题。
哈市科技局于2010年通过立项招标,投入专项资金致力于“阿城蒜”蒜种及技术改良的研究。哈尔滨艾利姆农业科技公司承接项目后,用近三年时间选取了全国各地的百余个大蒜品种到阿城地区进行培育,终于将选自新疆伊宁地区的蒜种在哈埠的自然条件下培育成功。
据介绍,在“阿城蒜”育种试验田内,新育成的蒜头较普通蒜头直径增大了1厘米,饱满壮大,亩产可增收30%以上。目前,今年培育出的更新蒜种,已经开始向当地蒜农分发,能让“阿城蒜”的品质最少保持30年不退化。
已从事大蒜研究30多年的东北农大专家陈典告诉记者,“大蒜开花”可谓拯救“阿城蒜”中的“意外之喜”。“此次大蒜开花后,来自北京、大连的多名农业专家赶到阿城,最终确定这是一株完整的花朵。”
18日,记者在实验田中看到,100多株单株种植的蒜种,有33株成功“诱导”出了完整的“大蒜花”。现在,这数十支绽放着蓝色小花的蒜种,被科研人员用纱网笼罩其中,并投放了沙蝇用于传播花粉。
陈典说,目前世界上只有以色列、美国曾经在人工条件下让大蒜成功开花,其技术也未用于生产改良;这次在阿城的自然环境下培育出的“大蒜花”,将有望使我国的大蒜品种实现“有性杂交”,培育出新的蒜种。
据悉,此批“大蒜花”将在8月份接种。通过这一技术,哈市科研人员将在未来几年,可基于有性育种,培育出各种基因优良的“杂交蒜”。
“阿城蒜”的种植史已有800多年,于2008年入选全国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然而,“阿城蒜”近年来在哈埠市场已难觅踪影。据介绍,“阿城蒜”一直以蒜瓣饱满、质量优良著称。可在育种和生产技术上“阿城蒜”仍处于几百年沿袭的“原始状态”。
由于缺乏最起码的脱毒处理,大蒜种植一直是把蒜瓣再种回地里的“无性繁殖”,大蒜品种丧失了遗传多样性,基因呈现退化趋势。“阿城蒜”蒜种的质量也像得了“慢性癌症”不断下降,近几年呈现衰变。目前,“阿城蒜”已无法与山东大蒜竞争,“阿城蒜”的主要产地阿城区白城村和南城村的蒜农已不将种植“阿城蒜”作为主要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