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0日讯 夏季的龙江大地,一望无际绿毯如织的良田,在微风吹拂下如同万顷碧浪,显勃勃生机。
6月中下旬,省人大常委会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红兴隆管理局、牡丹江管理局及五常、泰来、依安、庆安、绥化等地,就全省土地整治工作专题调研,记者随行。所到之处,土地整治实现的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多赢效应,令人耳目一新。
西部——整地生田换新颜
调研组来到庆安县平安镇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兴建的启家桥时,正在干活的农民围了上来。皮肤黝黑的于长青激动地说:“土地整治后我们这里的变化可大了,以往这里没桥,卖粮食老费劲了,尤其是雨天根本出不去,建了这座桥后太方便了。 ”
乡村巨变风光好,整地生田换新颜。在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一栋栋农民公寓楼整齐矗立,再也不是过去“土坯房,黑土路,四轮车都打误;人也穷,村也破,农民日子不好过”的旧景象了。小区内图书室、活动室、健身室,样样俱全,就连理发、购物都不用出小区。依龙镇党委书记赵德舜介绍说,丰林村通过合并3个村、撤并13个自然屯,不仅让农民住上公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同时腾出了4100亩宅基地,其中3223亩复垦为耕地。独具特色的“丰林模式”为全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出示范、当好样板”。
几年来,齐齐哈尔市土地整治总建设规模4.05万公顷,新增耕地5602公顷,年增产粮食1740万公斤。其中泰来县已实施完成土地整理项目8个,新增耕地1153.19公顷,人均增加收入704元;依安县启动土地整治项目5个,新增耕地面积780.37公顷,增加农民收入936万元。绥化市共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49个,投资6.05亿元,建设规模5.2万公顷,新增加耕地8131公顷。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感染和震撼着调研组的成员们。
东部——生机盎然谱新篇
站在农垦建三江八五九农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核心区项目现场,犹如置身浩渺的绿色海洋。副场长王荣安说,一期项目竣工后可新增净耕地205.25公顷,年新增产值922.69万元,年均新增利润718.88万元,年新增粮食417.63万公斤。土地整理使成片耕地更适合大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和飞机航化作业,现在项目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已达到98%以上。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王旭光兴致勃勃地说,通过土地规模化整治,建三江建设高产稳产田近300万亩,新增耕地达60万亩,年增粮食近7.5亿公斤,开辟了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增加积累的新渠道。
肖立强是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八农场的种稻大户,他说以前承包了405亩地,土地整治之后65亩荒草甸子变成耕地,农田增到了470亩。八五八农场场长李建辉说,农场近几年计划实施的7期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已实施5期。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职工收入624.84万元,增加粮食产量378万公斤,昔日低产田将变成配套齐全的高产稳产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
前路——土地整治任重道远
“今年是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和土地整治示范省项目建设东西部‘两大工程’的收官之年,国家安排我省‘十二五’规划期内完成3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占全省现有耕地总量的六分之一,土地整治面临向全方位、高层次、广覆盖转变的严峻考验,任重道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纲说。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我省将抓紧推进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对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将加快31个已立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往年竣工项目的检查验收,确保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实现新增耕地面积21万亩、粮食产能8.8亿公斤的任务目标;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项目,将重点做好34个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投资18.5亿元,建设规模154.61万亩,确保新增耕地达到12万亩以上。同时,启动实施哈尔滨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据悉,2001年以来我省共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99个,累计投入资金146.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417万亩,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81万亩,增地率居全国之首。通过土地整治,经测算年增产粮食24.9亿公斤;全省项目施工为当地农民创造劳务收入近14.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