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下午,一场急雨后,新阳路安发桥附近积水最深处近半米。
生活报8月10日讯 8日的一场短时强降雨,再次让哈市部分地区变成“泽国”。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仍是管线老化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在近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人行道和广场全部硬铺装造成排水不畅、部分地段在道路施工时忽略或堵死排水管道等问题正在形成城市新涝点。针对这些问题,哈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之道,其中新建的友谊公园已经开始采用透水材料铺装。
人行道硬铺装致排水不畅
记者从哈市排水公司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哈市城区发展和变化,形成21处内涝片区。除这些内涝片区外,近两年,哈市进行了大面积硬铺装,绝大多数人行道和广场都采用了不透水的混凝土基础,实行硬铺装后的路面虽然可以提高使用寿命,但是缺点也开始暴露,因为这种路面让雨水无法下渗,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内涝,造成了一些新内涝点。
据介绍,早些年哈市人行道上的基础一般采用沙土,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步道板,由于受到重压后容易下沉和塌陷,影响行人通行,因此,近些年,哈市在新建和改造人行道时,改变了铺装材质,基础改成了水泥混凝土。虽然硬铺装的人行道基础十分结实,但雨水下渗功能减弱,出现短时强降雨时,人行道上的水根本无法下渗,只能停留在地表层,然后一起排向排水井。在雨水积聚的过程中,还会卷带着路面的淤泥、废弃物等,加重了排水管道的负担,很容易出现管道堵塞等情况。
道路及建筑施工“憋死”排水井
9日,在哈市道外区南通大街千禧购物广场门前卖了13年手机的赵万重,指着门前的南通大街对记者说:“这里自从城建项目开工逢雨必涝,原来门前有4个排水井,一下雨就能听见井里哗哗的流水声。现在,施工结束了,雨水井却只剩1个了,而且好像还是个死井,从来听不见水声。我们手机店每逢下雨就得抗涝。”
市民热议的话题也是太平排水管修所主任李凤林担心的问题,“南通大街与太安街交口是地势最低洼点,南通大街此处原道路两侧一共有8个雨水井,地下排水管道口径为0.6米,只有如此才能满足雨水排放量,自从这里的一处城建项目施工以来,施工方擅自改动排水管线,将原来8个雨水井口全部封死,路面上只留两个井口,其中一个还是个假井,该路段小雨时积水面积可达2000多平方米,暴雨时就是一片汪洋。”
据了解,千禧购物广场门前并没有被列为21处内涝点,而是作为新增易涝点正在考察中。李凤林说,此处积水面积已扩至太平桥头,排水公司几次找施工方沟通均无效果。8日,施工方已将南通大街太安街路段另一半面层铺完,至于地下排水管线如何整改、何时整改,排水公司至今未得到任何答复。
建管交接不畅遗留工程多
8日,中山路沃尔玛门前一片汪洋。9日,记者踏访现场,在中山路与永和街交口卖报纸的李女士说:“昨天路面有四五辆车抛锚,中山路上全是水。自从修完后,也不知咋的了,路上的积水一次比一次多。”记者从相关设计人员处获悉,2010年,由于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地下工程属于蒙混过关,很多排水井打开井盖一看,里面没有排水管道,根本起不到任何排水作用,这也是造成中山路近两年出现内涝的原因。
据排水公司人员介绍,在道路施工改造过程中,排水公司人员根本无权进入工程内部,对于如何改造排水设施、排水管线是否按照标准改造,排水公司全然不知。只有当道路修建完毕,路面封死后,施工单位才会想起请排水公司接收工程,而地下的排水管线早已回填,路面也已铺装完毕,排水公司只能通过地上设施对新工程进行检验。如果发现工程排水设施不合格,排水公司人员也只能提交一份整改建议书,如果施工单位拒绝整改,就会成为遗留工程。比如道外区的龙凤路就是此种情况。2010年,龙凤路改造完毕,经排水人员验收,提出整改意见,但施工方直到现在也没有整改。如今龙凤路每次下雨都会出现严重积水。
排水设施将纳入工程规划配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地段都是继哈市21个内涝点后新增的涝点,属于建设和排水不衔接暴露出的新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和哈市近期的密集降雨,哈市政府已经把关乎市民安全的排水问题纳入到重要管理日程。
针对相关部门调研了解到的现状,哈市建设部门在新建和改建广场、人行道中开始尝试使用透水混凝土,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友谊公园部分道路基础,就选用了透水材料进行铺装。这种透水混凝土主要材料为砂卵石,因为不含沙子,结构中有蜂窝状孔隙,水流可以通过这些孔隙。虽然目前使用面积小、成本偏高,但如果大面积使用成本就会降低。
另外,像目前普遍存在的建设和排水不衔接问题,哈市也已纳入管理日程,并协调相关部门,今后工程建设规划需将相关排水设施配套纳入,以此解决因城市建设出现新涝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