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讯 14日,哈市南岗区辽阳街90号门前发生路面坍塌,4人不幸坠入10米深坑。为了第一时间救出被困人员,二十几名消防官兵们奋力营救4个小时,并冒险进入塌陷附近的地下防空洞搜救,最终发现并成功救出4名坠入人员。15日,记者找到参与营救的消防官兵,还原地下深处生死救援的惊险时刻。
20余官兵进入防空洞搜救
14日下午17时左右,哈尔滨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接到119指挥中心的出警通知,称在南岗区辽阳街附近有路面塌陷,并且有人员落入坑中,需要支援。接到指令后,特勤大队官兵迅速赶往事发现场。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的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徐志勇告诉记者,到达现场后,两名特勤战士趴到坑边进行侦查,发现坍塌处形成了上口直径达7、8米,下口直径达到10米左右的深坑,一棵10米高树掉入坑内全部没入,深坑贯穿排水管道和人防工程。坑内由于排水管道破裂积存大量污水,无法通过观察确认被困者位置。由于坑内水流较急,不断冲刷排水管道外土层,随时有再次发生坍塌的危险,一旦发生二次坍塌,对街道两侧居民区住宅楼将造成巨大威胁。而且坑的四周立壁仍有小规模坍塌发生。鉴于此情况,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立即疏散了附近的居民。随后,一名消防战士按照命令,身上绑上安全绳,携带着生命搜索仪,由吊车吊着下到坑底寻找被困人员。经过战士勘查坑底没有发现生命迹象。消防官兵又利用铁锹对深坑内淤泥进行挖掘,发现深坑底部一处高半米,宽四十公分左右的通道口,连通人防工程通道。掉入坑内的群众很有可能被水流冲入了人防工程内。
救人第一,这次事故的主要困难也是确定被困人员的方位。随后,救援现场成立攻坚组,第一组由参谋长马景波带领,继续对坑道进行挖掘搜查,第二组由毕建华支队长带领20名官兵携带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导向绳、中继通讯台、救生担架,从距离事故地点1.5公里的一曼街防空通道入口,准备进入防空洞搜救。
亲人托起孩子重生的起点
在一曼街防空通道入口,哈尔滨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和南岗区消防中队的消防战士们,迅速进入防空通道展开搜索。徐志勇回忆说:“进入防空洞内50米左右,就出现了积水,洞内100米左右,积水没过膝盖,还弥漫着雾气,潮湿的墙壁上电表在嗞嗞作响。又继续行进了200米左右,路面上开始出现淤泥,而且越来越深,最深的地方没过了大腿。”这时,消防官兵一边前行,一边喊话:“里面有人吗?”过了一会,不远处传来微弱的求救声:“我在这里。”听到呼救声,战士们异常兴奋,前进的动力更足了。“刚进来时,都是跑步前进,但进入淤泥路段,想把腿拔出来都费劲,很多人每走一步,都是用手把腿从泥里拉出来,再继续行进。”徐志勇说,但是,消防官兵们没有退缩,继续逆流而上寻找坍塌的方向。后来,消防官兵们纷纷体力不支,开始跪着爬行在淤泥上,就这样又往前走了100多米,在防空洞的一个洞口内,发现了被困群众。
特勤大队战斗一班班长王日广当时第一个发现了被困群众,他告诉记者,“我们大概在防空洞里走了十五分钟左右,在一处洞口我们发现有大量泥沙涌出来,堆成小山。我打着手电进入洞口搜索的时候,先是看到了一个小孩趴在一个大人的身上,两个人身上满是淤泥。大人当时侧身躺在泥里,头好像受了伤,出了很多血,半个身子都被泥盖住了。孩子用小手抱着头,趴在这个大人的肚子上。”看到此情此景,王日广感动地说,“生死时刻,这个大人应该是用身体把孩子托起来,孩子的头才能露在淤泥外面,赢得了生的希望。”
说到孩子,参与营救的哈尔滨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参谋长李洪滨眼睛湿润了。“当时,看见孩子睁着眼睛,还有生命体征,心理特别高兴。看着孩子的眼神,感觉孩子在说‘叔叔救救我吧!’我用手擦掉孩子脸上的淤泥,立刻抱起孩子往外走。一路上,虽然脚下淤泥牵拌难行,跌跌撞撞的,但孩子一直没哭,睁着小眼睛看着我们。”李洪滨说,这个孩子太可爱了,我们一直抱着把她送到医院,护士接过孩子准备抢救时,她还眨着小眼睛回头看我。
生还老人:“你先救孩子吧!”
在发现十四个月大的女婴的同时,消防战士还看到不远处有人倚墙坐着。王日广回忆说,“在距离这个孩子四、五米的地方,一个老人靠在墙壁上,腿泡在泥水中。当时我试探着跟老人说话,问她怎么样?她全身颤抖当时不停呻吟着:‘很冷,很冷’。”这时,王日广把手电往孩子的方向又照了一下,发现孩子还在动,就对这个老人说:“你坚持一下,我先把孩子抱出去,后面人马上过来救你。”那个老人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你先救小孩,你先救小孩。”
记者在后来的采访中证实,这位老人就是生还的金贞淑,今年69岁。当消防官兵发现她时,老人全身不停地发抖,南岗消防中队的消防战士李双杨脱下自己的战斗服,紧紧裹在老人身上,并给老人按摩了一会手和脚,然后抬上担架,一步步抬出了防空洞。
随后,消防官兵在泥土堆中发现了一名几乎被完全掩盖的被困者,后被证实为林玥彤(已遇难),8岁,加上之前发现的一名头部受伤的被困者孙淑英(已遇难),四名掉落塌陷区域的被困者全部被发现,并抬上了担架。
由于刚才长时间的搜救,很多战士的体力都消耗巨大。半米多深的淤泥使得战士们的脚踩进去就很难拔出来,有的战士为了减少阻力,脱掉了长裤和战斗靴,赤脚在淤泥里行走。哈尔滨消防支队的刘略说:“在抬着担架出来的时候,由于体力消耗过大,几乎是六、七个人抬一个担架。即使是这样,走出来仍旧很艰难。很多战士手都已经攥不住担架的把手,只能用胳膊挎着担架。而脚踩在淤泥上,陷下去拔出来又很费劲,消耗了不少体力。大家喊着号子互相鼓励着,‘继续走,加把劲儿’最后的时候,我们几乎是半爬半跪着把被困人员抬出来的。”当最后一名被困者被抬出防空洞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4个小时的地下搜救工作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