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2日讯 城市环境卫生事关百姓生活质量、事关城市文明建设。今年,哈市城市管理部门在城市环卫保洁工作中寻找“硬件”与“软件”双重破解之道,通过调整环卫作业时间、理顺管理体制、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氛围,使城市面貌明显改善,文明氛围空前高涨。
“三时段”清扫保洁,全方位净化城市
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哈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是“一扫全保”环卫作业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卫生“早上比较好、中午比较差、晚上没法看”的情况。今年,市城管局按照“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管理理念,依照《2012年机械化清扫和水冲洗作业规划》标准,对街路清扫保洁作业严格实施“三时段”作业,同时对全市434条具备条件的街路开展机械化清扫和水冲洗作业。 “三时段”作业的时间分别为每日的3时至6时、12时至14时、19时至22时。按照“先主干、后次干、全覆盖”的工作原则倒排工期,采取人机结合作业方式开展冲洗活动。在近两个月开展的“三时段”精细保洁行动中,全市对人行道实施了彻底冲刷,主要广场用墩布巡回擦洗;对道路过窄不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路段,采用人工手刷冲洗;对于积存油污较多、难于清理的区域和点位,先使用火碱、洗涤剂浸泡,然后用高压清洗水枪冲刷,恢复道路本色。行动开展至今,基本达到无污水、无沙土、无污渍、步道板见本色的“三无一见”标准。
打通城管“末梢神经”,背街背巷“见亮”了
哈市城市管理呈市、区、街三级阶梯式架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街道办事处游离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之外,造成社区庭院、背街背巷环境问题多发,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今年5月,市城管局下发《关于加强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街道办事处是辖区环卫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各区城管局是街道办的监督主体,由此夯实了城市管理的地基。随后,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建立清扫保洁队伍,专职负责辖区背街背巷、小区庭院的环境卫生作业,各区执法局也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将执法人员派驻到街区一线。市、区、街三级财政按343的比例投入环卫管护费,并将街区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正式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
目前,全市各街道办事处已经形成了作业队伍专职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街区城市管理新格局。保证辖区环境干净整洁,已经成为街道办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责任。
随着街道办事处成为城市管理综合运行体中的“正规军”,城市管理的最末梢神经打通了,城市管理实现了指挥坚决、行动迅速、调度灵动的统一行动体系。
全民动手,托起文明之城
实践证明,单靠环卫专业队伍不可能完成打造“干净城市”的任务。今年以来,市城管局积极推进“城管社会化”,大力弘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劳动”、“杜绝车外抛物”、“文明你我他,清洁在我家”、“弯弯腰,伸伸手,我与文明同步走”等一系列社会活动,营造出全民动手清洁家园、参与城市管理的强烈氛围。
“城管社会化”活动开展以来,全市近10万家临街商家业户、30余万经营者纷纷走上街头擦拭清洗自家门脸,96%的临街单位已经清理整改;曝光车外抛物行为184起,有效遏制了车外抛物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在节假日开展各类全市性义务劳动20余次,清理各类垃圾污物近千吨……全员动手、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在促使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互动式的社会反馈,使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