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2日讯 臆想中的亡者欢喜不能遮盖周围活生生的生者叹息。社会不断进步的路上不能放任一些人的原地踏步和后退。有些传统应该捍卫,有些文明新风也必须树立。现在全市上下正在为创城努力,当街烧纸不仅抹黑了城市形象,也损害了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这不是合格市民的作为。
农历七月十五临近,近日,天黑后哈市街头十字路口、道路两边烧纸的火堆多了起来,留下难以清理的“黑圈”。这一现象让来我市避暑的游客对哈尔滨原本良好的印象打了折扣。22日,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号召市民文明祭祀。
风俗没有好坏,但是有适宜与不适宜。“变”是世界和社会的主流,今天的我们身处于一个前所未见的变迁时代,所以“移风易俗”尤其有必要、有意义。况且,在保持民族风格和不悖人性的大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而进行积极的调整,这是人类社会始终前进的奥秘所在,也是风俗延续的基础。
一切风俗的产生都带有偶然性。烧纸是偶然,砍圣诞树也是偶然,这些行为里没有非此不可的科学因果。从坟前祭扫到飘忽不定的路口焚烧,时至今日,烧纸的心灵慰藉意味远远大于透过形式想要实现的原始目的,所以,这种祭奠缅怀方式不存在不可替代性,移风易俗也就不存在大逆不道一说。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文明程度,城市功能在发展,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发展,这要求人们在沿用风俗和表示悲伤情感时,应以不影响他人生活及城市秩序为前提。
所以,我们要用理性述说分解一些人的固执。我们要告诉那些还在坚持街头烧纸的人,街头烧纸的危害很大,它会影响交通秩序、损坏道路设施、污染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形象;而且街头烧纸的“非文明”显而易见,每逢民俗祭祀日街头巷尾火光四起、乌烟瘴气,街头烧纸陋习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我们要营造烧纸不光荣的社会氛围。当下社会里,真正相信烧纸后先人会收到的人少之又少,更多人是为了安慰自己或者做给别人看,以示孝顺。那么如果烧纸这种行为在多数人眼里不光荣,在多数人眼里只有素质低下的人才会采取这种不文明的方式祭祀逝者,烧纸现象一定会减少许多。
我们要告诉人们烧纸之外有很多更好的方式寄托思念。对逝者的思念不见得非要用一种落后的方式,祭奠先人、寄托哀思还有许多文明的方式可选,如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社区公祭、网上祭祀等等。而且,“天堂信箱”这样的称谓比“地府银行”更容易让人心生喜乐,而不是压抑。
臆想中的亡者欢喜不能遮盖周围活生生的生者叹息。社会不断进步的路上不能放任一些人的原地踏步和后退。有些传统应该捍卫,有些文明新风也必须树立。文明祭祀是一种道德的选择,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也是一把文明标尺。现在全市上下正在为创城努力,当街烧纸不仅抹黑了城市形象,也损害了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这不是合格市民的作为。
同时,城市管理者要不断加强管理,细心统筹,多提供可替代传统行为而又不失人性化关怀的服务,市民才会主动遵守规章,听从引导,争做守法公民、文明市民,文明祭祀才能坚持到底,成为文明新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