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同江市农民在对俄果蔬出口中大展身手
2012-08-29 11:36:13 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王立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佳木斯8月29日讯 夏末八月,同江市各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内果蔬飘香、生机盎然,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在省农科院园艺二分院同江二村对俄果蔬出口基地内,这两天人们熙来攘往,他们都是被基地种植的紫白金、美国红提、翡翠等十几个品种的绿色无公害葡萄所吸引,前来亲手采摘、订购;基地负责人任燕和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的侍弄着再有几天就成熟的葡萄,与前来技术指导的农业局干部热烈地探讨着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出口外销和占领本地市场的对策。

  问起为何发展起果蔬出口,任燕介绍说,2010年她承包出口基地的17栋大棚,依托省农科院和同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力量,种植元葱、西红柿、黄瓜等对俄出口蔬菜。今年她又种上了绿色无公害葡萄,发展葡萄观光、采摘和出口业务。针对记者的“果蔬不耐储存、出口有无风险”的疑问,任燕信心十足的表示,市里为解除农民“想种菜、怕滞销”的后顾之忧,早已建设了两座年保鲜、储存蔬菜8000吨的蔬菜保鲜库,可以将大量本地果蔬保鲜储存起来,巧打“季节差”,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市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新远东、晓龙公司两家对俄果蔬出口公司,拓展国外营销网络,每年销往俄罗斯远东哈巴、比罗比詹的水果、蔬菜数量在2万吨以上,企业还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正是有了这些储存和销路上的保障,她才能放开手脚的发展果蔬生产。

  抓住眼下地产蔬菜出口的黄金季节,这几天同江市同江镇兴华村蔬菜出口基地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也正在浇水除草,为自家第二茬蔬菜的出口提早做着准备。菜农赵民是同江蔬菜种植界出了名的“老把式”,自从20多年前从外地来到同江种菜,他以菜为生、以菜致富、以菜成名,背靠着俄罗斯远东这块大市场,他从蔬菜种植出口上每年收入15万元。当记者问赵民,为什么坚持种菜时,赵民掰着手指头细数起同江发展对俄果蔬出口的几大优势: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四季通关,出口便利;开发较晚,无化工企业,没有任何污染,是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和全国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生产试点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比罗比詹、哈巴、共青城等各大城市果蔬需求缺口大,年缺口在100多万吨,而同江年出口蔬菜仅为5000吨,这为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据同江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同江市依托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的地缘优势,盯准俄罗斯居民的“餐桌子”、“菜篮子”,不断扩大地产果蔬出口基地规模,延伸产、储、运、销产业链条,扩大产品附加值。2012年全市出口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发展棚室面积2800亩(栋)、陆地面积5.22万亩,实现地产蔬菜出口5000吨。同江地产果蔬不仅在异国他乡闯出了一片天地,打出了“同江产”的响亮名号,也使当地菜农的“钱袋子”日渐鼓胀。 据市蔬菜办负责人介绍,在扶植发展地产蔬菜种植、出口上,同江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全市设立了蔬菜开发专项资金,在贷款资金投放上给予倾斜,加大对专业村和专业户的扶持力度。通过树立种菜致富先进典型、算经济效益分析对比账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蔬菜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几年来相继建设了三村镇二村村、同江镇兴华村、向阳乡向阳村等蔬菜基地6个,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村30个,专业户500个,推出了二村葡萄、新富蘑菇、万发马铃薯等地产蔬菜品牌。为解决农民不懂种植技术难题,同江市加大了科技培训和示范引导。一方面与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定期聘请专家讲课,提高菜农科学种植水平。另一方面由市农业局干部带头种示范田,干给农民看,示范引领农民发展食用菌、大棚蔬菜,仅水稻育苗大棚的二次利用种植蔬菜一项,就预计新增蔬菜面积5000亩,农民增收1000万元。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