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日讯 上学,是每个孩子的权利。然而,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一些优秀的孩子被挡在了校门外。
对此,大庆团市委启动了“幸福大庆·青春手拉手”圆梦助学、“城乡百校少先队手拉手”、“大学生勤工助学”等活动,4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累计募集爱心款(物)2483.7万元,援建希望小学6所,资助贫困学生15721名,与社会各界携手为贫困学子铺就了一条求学路。
“创品牌”助学扩大战果
“幸福大庆·青春手拉手”、“城乡百校少先队手拉手”……几年来,大庆团市委培育了多个助学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1994年出生的祝佳成(化名)是2012“幸福大庆·青春手拉手”圆梦助学行动的受益者之一。7年来,他不但靠毅力支撑起了家庭,还以645分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他的故事借助助学行动推出后,感动了很多市民,大家纷纷解囊助他圆梦。
据了解,2012“幸福大庆·青春手拉手”圆梦助学行动筹集的132.68万善款,共帮助131名贫困学子走进了大学校园。
从2007年起,大庆团市委还开展了“城乡百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有258所学校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开展“送课下乡”1500余次,13万名少先队员参与活动,5.2万名少先队员结对,全市学校参与活动率达100%。城市学校累计向农村学校捐赠图书17万册,援建“手拉手”书屋45个,提供助学资金和赠送各种教具、玩具等总价值420万元。
“项目化”助学有的放矢
“项目化管理,菜单式救助”,这是团市委助学的一次创新尝试。
每年年初,大庆团市委都会制定助学项目管理书,并在全市各级团组织逐层建立涵盖小学在读、中学在读、应届高考三大类学子的贫困学生档案,实时管理,定期公示。
爱心企业和个人可根据档案信息,自主选择受助对象及对接方式。大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看过数据库后,决定帮助王博(化名)、司齐(化名)两名小学生完成学业;来自上海的赵先生看到档案信息后,捐助了3名贫困学子。
“造血式”助学自食其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年来,团市委始终在尝试由“一次性输血式”救助转向“自主性造血式”救助。
大学生勤工助学行动是团市委通过深入高校调研提出的一项重点工作,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授人以渔”。为此,团市委、市青联开通了大学生勤工助学网,成立了大学生勤工助学联盟,建立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协调有资质的商家企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引导准大学生和大学生克服困难,通过劳动获得学费、完成学业。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56个,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5000余个,帮助9000余名大学生实现勤工助学。
“联媒体”助学一呼百应在助学活动中,联手媒体,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月24日,由团市委和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共同组织的2012“幸福大庆·青春手拉手”助学活动在杜尔伯特举行。
通过大庆电视台今晚60分等栏目对贫困学子的宣传,立天唐人、天拓通信、宏源伟业、万达等9家爱心企业,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青春大讲堂等7个爱心组织以及数十位爱心人士捐款130多万元,用真情照亮了131个孩子的求学路。
微博、短信群发系统、OA系统、QQ群……新媒体也成为团市委助学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团市委通过腾讯微博开启的“幸福大庆”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行动,以受困学生的现实条件为内容,面向全国寻找“送爱使者”,仅30余个工作日,就吸引了4121位网友,有些已完成捐助。此外,勤工助学联盟网运行3年来,为大学生提供岗位信息,为企业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累计注册会员7618名,发布信息6500余条,成功对接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