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请给他们多一份关注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村教师;
他们有一种共同的行动:坚守乡村,辛勤耕耘;
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追求:为农村孩子点亮人生的希望!
跟城市教师相比,他们有着更多的辛苦:工作条件简陋、生活环境艰苦;
跟城市教师相比,他们少了一份关注:学习深造机会偏少、教学理念和能力亟待更新和提高。
农村教育既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后劲的战略工程。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配备,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国家加强了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实行了免费师范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政策,我国农村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状况仍比较突出,广大乡村教师就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托起乡村孩子的梦想,托起农村教育的希望。
乡村教师——农村教育的灵魂。关注他们,就是关注农村教育;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新农村的未来和希望。在2012年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乡村教师身上,展示他们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给乡村教师以更多的精神关怀、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礼赞,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关心乡村教师,共同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张小卡片满纸师生情
——记安达市安达镇胜利小学教师韩丽欣
任杰 郑丽红
韩丽欣在指导学生做试验。
“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您受累了!”“老师,我错了,以后看我表现!”拉开她办公桌的抽屉,一张张样式各异的贺卡争相“蹦出”,更让人动容的,是卡片上那些略显稚嫩但言词真诚的话语。这些卡片有的已经泛黄,但却一直被她如宝贝般收藏着,随便抽出一张,都记录着她与学生间浓厚的师生情。
她就是安达市安达镇胜利小学的自然课教师兼大队辅导员韩丽欣,今年37岁的她已经在胜利小学工作了14个年头,这些卡片都是学生送给她的。“我对学生说,‘老师不需要什么礼物,你们写个贺卡老师就很高兴了’,结果我就收到了这么多。”翻看着抽屉里的贺卡,韩丽欣脸上是甜甜的笑容。
韩丽欣个头不高,却总是充满激情,无论谁听了她的课,都会被她的神采飞扬和满面笑容所吸引。她是那种一上讲台,就能把你的眼睛留在她身上的老师,但她的能力还不止如此。全校200多学生,她起码认识一半;学生中所有“淘小子”,她都心里有数;在她装满“宝贝”的抽屉,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这些贺卡中,就有不少曾经让人头疼的“淘小子”写的。对待这样的学生,韩丽欣从来不硬碰硬,因为“老师越压制,学生的反弹也越大”。曾经有两个六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吵了起来,一个骂另一个“你祖宗是猴子”,另一个也反唇相讥。面对意料之外的声音,韩丽欣没有发怒,而是笑着对骂人的学生说:“你说得对,他祖宗是‘猴子’!”听她这么一说,两个学生反而愣住了。接着,韩丽欣临时改变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起了人类的起源,在课程的最后她说:“因为原始人懂得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人类才慢慢进化,要不咱们现在还是猴子呢!”她的幽默逗笑了所有学生。从头到尾,她都没有批评吵架的学生,下课后他们却主动找她认错,两人也握手言和了。
“韩老师原来是班主任,分管的班级进步很快,一开始真舍不得让她当专职科学课老师。”胜利小学校长姚路半开玩笑地说。韩丽欣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教师,她的教学方法活,好点子也多,刚开始她是班主任,2005年的一次比赛,让她讲的科学课崭露头角。此后,她就成了胜利小学的专职科学课教师,并在绥化市科学教研比赛、国家级公开课、网上全国竞赛等活动中过关斩将,连获佳绩。如今,已成长为省级科学名师的韩丽欣要负责全校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每天跟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份让不少人挠头的工作,她却做得游刃有余。只要上个两三节课,她就能摸清学生的大概性格,并在分组练习时,特别注意那些爱说爱动手的学生和不太活跃的学生如何合作,并从旁指导。
在科学课之外,她还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每年都组织学生远足,让孩子们脱离课本,在大自然中学知识。她还策划了“阳光小胜利人”、“手拉手”、 “我扮菜农”等一系列活动,把“调皮大王”转变成老师的小帮手,为家庭困难的同学送温暖,教懵懂无知的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在她的教导下,“调皮大王”们改掉了吵闹、打架的坏习惯,成绩不断提高,家长和班主任们都夸她有办法,学生们有什么事也爱对她说。
“学生们碰到我都会打招呼,遇到节日也会写卡片送给我,作为一名老师,我很满足。”爱笑的韩丽欣对学生没有老师的威严,只有慈母般的关爱,因此孩子们跟她格外亲。日前,一位年轻军人来到胜利小学,指名要找韩老师。原来,他是韩丽欣刚上班时教的学生,叫李作霖,他也是个“淘小子”,当初韩丽欣没少为他操心,也没少找他谈心。李作霖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经常与韩丽欣联系,在他入伍前,韩丽欣还嘱咐他要在部队好好锻炼。今年他晋升为士官,这次是特地来找韩老师分享喜讯的。
像李作霖这样的学生,韩丽欣教过很多。从教14年,韩丽欣已从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变成了“贴心妈妈”,但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爱。走进胜利小学的队室,荣誉证书、奖杯、奖牌、奖旗不胜枚举,这是对她的汗水和付出的肯定。但说起荣誉和表扬,韩丽欣又笑了:“其实我就是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喜欢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真挚的笑脸,有这些就够了。”
用爱点亮烛火
——记青冈县迎春乡中学教师李兆宇
田井军
愿做松的品格,让生命站成高远的境界,愿做根的事业,让梦想开出爱的花朵。在校园这块小小的净土上,他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每一季耕耘。他就是青冈县迎春中学教师李兆宇。
自从1998年肇东师范毕业,他就扎根于自己初中就读的母校——迎春乡中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教学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为了孩子,他甘心付出。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他努力寻找学生们身上的亮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面对身体残疾的学生,走路不方便,他就主动照顾。学生病了,他及时通知家长,或者把学生送进医院;学生病愈回校,他会主动为学生补课。这些虽然是小事,传递的却是真情。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语他就更加的努力工作。留守儿童、学困生、单亲儿童,面对这些孩子不光要和他们的监护人沟通好,他更尝试着做他们的监护人。爱的付出得来的是爱的回报。他的课学生爱上,他的班级充满温情。
在教学改革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学生的是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解放学生的头脑,手、眼睛、嘴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他知道,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堂课。实践提升为理论,他还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撰写成论文,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
从参加工作,除了任课,他还担任舍务教师,学校住宿最多的时候400多人,操心、费力、伤神、学生不理解,这些都没有动摇他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决心。学生每日的常规管理,有矛盾积极主动协调。偷着上网吧的,不归宿的,他会直到把学生找回为止,为了学生他无怨无悔。
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县域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师”等。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他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他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你们都是我的孩子
贺丹
有人把爱心看成是教师之“魂”,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在庆安县新民中学,一位年仅33岁的女教师苏陶凤正在努力践行着这份师德。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爱心。10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苏老师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明明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男生,他是苏陶凤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聪明灵活,可心思并不完全用在学习上,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这可愁坏了家长,在每个任课教师心里,凭借明明的聪明劲,稳拿班级前三不在话下。 “不行,绝对不能这样,我不能放弃他!”于是,走廊中、办公室内、甬道上,经常能看到苏老师与明明交谈的身影。
有一次,明明天黑了还没回家,急坏了家长,电话打到苏老师那里,苏老师连忙联系班里的学生,有个孩子说看他去网吧玩了,苏老师顾不得未做好的饭,还有孩子待解的作业题,抓起一件衣服,骑上自行车,就匆忙赶到了10里外的网吧……明明被找回来了。第二天,明明居然辍学了,让同学捎来了一张纸条:“老师,我不念了,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吧?你高兴了吧?我这辈子就这样毁在你的手里了!”看后,苏老师的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愤怒、委屈、自责等多种情绪在她心里纠结着,泪在她的脸上无声地淌着。近一个学期的思想教育,非但没有换得学生的感激,却得来这样一个结局。放弃吧!自己真的能这么做吗。“老师,就是一个良心活。”她不忍啊。于是,她把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了心底,又一次找到明明,进行了一次长谈,原来,明明回到家里,被爸爸一顿打,倔强的明明就不想读书了,心灰意冷的父亲在情绪不稳的情况下也同意了这个决定。了解了情况的苏陶凤,找到了明明的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了他们,带着明明再次回到学校。
学生们常问她:“老师,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啊?”苏老师微微一笑:“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孩子。”
绿叶对根的情意
李忠岩
他多年坚守在望奎县农村教学第一线,七年如一日起早贪黑拾荒,他就是首届“感动望奎人物”候选人——何春雨。
1998年毕业后,他回母校灵山中学任教。2000年,他在灵山中学首推“快速作文法”,基本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学校积极推广他的方法,他多次出校级公开课、观摩课,把灵山中学的语文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5年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危险。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学校垃圾点有很多矿泉水瓶、饮料瓶、废纸等,这些完全可以收集起来变成孩子们的学费呀!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捡废品,刚开始时他也不好意思,怕别人看见,起早贪黑趁没人时捡,一学期下来,废品卖了180多元,他向校长提出捐给贫困生。给贫困生发放捐助物资时,孩子们真情懂事的话语,让他心里暖暖的。
看到受捐助学生的笑脸,他的干劲更足了,一有空闲他就提着袋子,到处捡废品,同事们戏称他为“破烂王”。
在7年时间里,得到他资助的学生有300多人,累计资金1万多元。
陈思宇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和爷爷相依为命。得知情况后何春雨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讲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几次说教和经济资助,陈思宇思想有了彻底的转变,扔下思想负担,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现在成绩全校第八名。陈思宇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何老师,我可能早就不念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当像何老师一样的老师。”
现如今,在何春雨的感召和带动下,全县师生都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献自己的劳动,奉献自己的爱心,一股温暖贫困学子的春风正荡漾在望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场滋润贫困学子的春雨,正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未来的孩子的心灵。
一片爱心,一缕阳光,一点奉献,一份希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把温暖、把爱奉献给更需要的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正是积点滴的小爱聚成大爱,他工作着、快乐着,他用满腔热血诠释着“教师”这个神圣字眼,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捧出一颗心奉献满腔爱
——记明水县双兴二中教师宋海双
赵镭高伟
弹指间,7载光阴转瞬即逝,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青丝间夹杂着许多白发。7年来,他在太阳底下从事着最光辉的职业,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将一颗滚烫的奉献之心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他,就是明水县双兴二中教师宋海双。
2005年8月,23岁的宋海双在肇东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树人中学做了一名中学教师。初为人师,他就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古训严格要求自己,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立志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刚参加工作他教的是初一的数学,又担任班主任。为了能把学生教会,他勤于听课,取长补短,宋海双一点点的积累着。在课堂教学中,他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使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短短一学期下来,他在数学教学中就“锋芒毕露”,全校教师听课大比拼后,他被同事们誉为“数学教学的小黑马”。
作为一名班主任,宋海双把全部精力投放在了班级管理上。每天早晨,他第一个来到学校,组织学生们上早自习,中午,他在班级和不回家的学生们吃饼干、方便面充饥,然后给学生做辅导;晚上放学后,他跟着学生打扫卫生,远道的哪个学生如果没骑自行车,他就用摩托车把学生安全地送回家。宋海双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着,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张立敏是他班上的一名女生,特别喜欢数学,思维敏捷。因家贫张立敏多次辍学。每次辍学,宋海双就脚前脚后地撵到她的家里,耐心地做她与她父亲的思想工作,直至把她带回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谈到教学和学生,宋海双两眼绽放出兴奋和欣慰的光彩,他充分挖掘班级中那些“淘小子”的潜在思维。他所教的两个班掀起了数学热。在树人中学工作三年,第一年全县联考他的学生成绩排名全县第15名,第二年联考排名第5名,第三年还是这些学生,成绩在全县排名取得第3名。
2009年9月,宋海双被调到双兴二中任教。3年来,他教过语文、化学、政治、数学,教哪科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并且都能取得优异成绩,教初一语文时他的学生联考全县第一。7年来,宋海双先后多次获得过明水县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