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10日讯 在佳木斯一中的校园中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是2004年该校的宏志生和老师一起种下的一片宏志林,如今这片林子已经郁郁葱葱。
2002年,我省首届宏志班在大庆试验中学和佳木斯一中开设,十年间,哈三中、省实验中学、大庆中学先后接续这项使命和重任,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今,1000多名宏志班毕业生已经插上梦想的翅膀展翅飞翔,450名在校的宏志生正在充满希望的路上。
家境贫寒,命运磨难,这些十多岁的孩子过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承担着他人无法想象的重压。在他们面临辍学的时候,是“宏志班”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宏志班学生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哈三中首届宏志班班主任杨玉芹回忆起2003年刚接班时的学生情况,“全班近十名同学是单亲家庭,大部分同学家庭无固定收入,学生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最多的在300元左右。很多学生的家长身患重病,因治病导致家庭负债累累。”
家境的贫寒,命运的磨难,使这些十多岁的孩子过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纷纷面临辍学。于是,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食宿、教材、辅导书、学习和生活用品、购买保险、定期的零用钱成为承办宏志班的学校达成的共识。2003年,由省文明办牵头在“宏志班”承办学校设立了资助“宏志班”的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为国家拨款、师生捐款、社会各界捐款。资金用于补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经费不足,奖励学习优秀的宏志生等。
由于乡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宏志生的入学成绩远低于学校中的平行班。以哈三中首届宏志班的50名同学为例,入学成绩最高分是481,而当时哈市及七区十二县重点校的最低分则是550。为了让宏志生打牢知识基础,快速提高学习能力,承办宏志班的学校为此配备最优秀的师资,精选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担任宏志班的学科教师。大庆实验中学2002级毕业生杨秀丽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上过听力课、口语课,所以每节英语课几乎是在“盲听”与“失语”中度过的。还记得第一次期中考试的英语成绩只有40多分,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也是如此,为此,任课教师开展“一帮一”结对助学活动,一年后,杨秀丽所在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在100多分。
十年来,毕业的宏志生中100%升入高等院校,86%升入重点大学,其中20多人考入北大、清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他们有着远离亲人的思念,有着求学路上的迷茫,更有着城乡差别带来的思考。“宏志班”的老师不仅是学习上的指路人,同时又担当了父母的职责。在这里宏志生找到了心灵的乐土和精神的家园
省实验中学宏志班新生王天宇说:“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了学业离开家,来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是的,宏志班的学生很多来自偏远农村,远离家乡,少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爱,但他们的内心却不孤独,学校和老师亲人般的关怀,驱散了他们内心的无助。
宏志班的老师不仅是他们学习上的指路人,同时又担当起了父母的职责,他们教育学生怎么做事,怎样为人。当学习与生活受挫时,老师总是及时地站在他们身后,给予鼓舞,为他们指路;当他们想家的时候,集体生日,中秋晚会,元宵节……一个个香甜的粽子,一块块团圆的月饼,学校和老师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家的温馨。就是这样的一种“家”的信念,一种“爱”的支撑,给了这些孩子精神的家园。
宏志生身上也存在一些弱点,比如面对条件优越的同学会自卑、胆怯、自闭等,家庭的困难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承办学校着力用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来塑造宏志生完满的人格。于是有了温暖心灵的生日文化,日志文化培养学生贫而不苦的宏志精神。老师和学生还一起设计班徽,创作班歌,创建班级博客,召开系列主题班会等,用集体的凝聚力带给宏志生强烈的归属感。
“宏志班”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深藏着对社会恩泽的感激和情意。他们牢记责任与使命,用行动温暖他人,传承大爱
“宏图记党恩,志远为国强”已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大庆中学的150名宏志生全都献出了爱心,有的学生甚至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在大庆实验中学的宏志班里,学生们办起了回收塑料瓶的活动,从全校90多个班级中把回收的塑料瓶兑换的现金捐给了林甸县红旗镇中心小学的贫困生们。宏志生说:“虽然家庭贫困,但我们得到了国家、学校和老师们的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也要用行动温暖他人。”
于佳诺是佳木斯一中2002级宏志班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母校担任班主任老师,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买饭买菜,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功课成为她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她说:“宏志生的经历已经扎根心底,面对和自己同样经历的学生,我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用心去爱去呵护。”现就读北京大学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宏志生王禹琦,放弃了暑期可以创收7000元的机会,去贫困闭塞的甘肃山区支教,他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山里的孩子补习功课,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带给那些同样贫穷却渴望读书的孩子们。
走过十年,宏志班与宏志文化在我省根植沃土。未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还会有更多的寒门学子走进宏志班。相信,有爱伴他们前行,宏志生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