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东宁打造对外大开放桥头堡 连续多年成为全省最大公路口岸
2012-09-11 23:28: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1日讯 (记者 侯巍)东宁作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示范先导区,是我省面向东北亚对外大开放的枢纽站。近年来,东宁通过“沿边口岸名城”开放战略的实施。2011年,东宁口岸实现过货量29万吨,进出口总值25.5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全省最大公路口岸、全国对俄第三大口岸。

  适应发展需要,建强基层组织保障大开放

  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全县对外大开放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创新组织设置、统筹党建资源、强化考评激励,使各级党组织适应大开放,保障大开放。构建适应大开放的党组织框架。将4个涉外龙头企业党委调整为县委直属,确保其紧紧围绕县委对外开放战略开展工作,示范引领所有涉外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放大口岸集聚效应,整合东宁经济开发区、互市贸易区和三岔口镇资源,组建三岔口地区党工委,对区域内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管理,打造东宁对外开放“小特区”;探索境外党建模式,依托境外华人商会和园区组建党组织,隶属于境内所在企业集团党委,以园区管委会和华人商会名义开展党的活动。目前,康吉、华宇等4个境外园区建立基层党组织20个,入驻涉外企业44户,年产值近5亿美元。统筹服务大开放的区域党建资源。打破所辖党组织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构建对外开放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扎实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军警地共建基层组织、县局合作共建等载体活动。把边检、边防、海关、军警部队等党组织纳入对外开放党建大格局中通盘考虑,在口岸建设、货物通关、边境安全等方面发挥职能部门党组织作用,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对外开放中遇到的商检、物流等方面问题。健全推动大开放的考评激励机制。采取“项目化、责任制”推进大开放,“严考核、重奖惩”激发动力活力。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督查室、效能办等部门,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对外大开放中发挥作用情况进行督查,对标考核,奖优罚劣。2011年,对贡献突出的商务、华宇等24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对杨和裕等68名党员干部提拔重用和表彰奖励,对5名不作为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推动大开放

  把服务中心、促进发展作为各级党组织引领对外大开放的落脚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努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推动对外大开放的主力军。在对外开放一线上创先争优。吉信集团党委在全国率先创造“中俄”、“俄中”、“俄中俄”等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华信集团党委成功举办3届中俄机电展,并与农垦合作在俄建成2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商务、互市贸易区等党组织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项目,打造宝玉石产业新的增长极;迟丽华、金一男等100多名党员干部创办领办涉外企业126户。在解决发展难题上创先争优。通过向上争取政策资金,促成华信集团境外粮食回运,宝玉石企业享受进口关税最优政策,先后获得外贸发展、境外市场开拓等方面补贴资金3.9亿元;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在省内率先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2011年实现贷款余额36.7亿元;创新企业招工举措,指派县委副书记负责全县招工工作,与朝鲜、俄罗斯及国内主要劳务输出地区建立用工合作关系,为企业解决用工2.6万余人。在优化服务环境上创先争优。建立口岸联检大厅、综合纳税服务大厅,实行旅检通道“七天工作日”和每天12小时无午休工作制度;倡导“出入有境,服务无境”工作理念,打造保姆式机关单位,开展党员窗口示范岗、争做口岸党员标兵等载体活动,涌现出检验检疫局口岸党支部、李长顺等一大批服务对外开放的先进典型;转变党组织服务方式,实行全程跟踪和代办式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6项制度,为涉外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打造全省全国最优的对外大开放环境。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