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校长进山捡拾木材。
为给孩子取暖,她领老师进山拾柴;爱人患癌症,她仍站在讲台上把温暖带给孩子——
赵立君孙志明哈尔滨新闻网记者马田园文/摄
清晨的阳光,洒在阿城区松峰山李店小学的操场上,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女人站在校门口向远处眺望,几个孩子出现在路口,看到她便笑着跑来,她也笑着,挥手喊道:“慢点,别摔了……”她叫邵文兰,任李店小学校长已近20年,刚刚入选阿城区十佳乡村小学校长,被人们尊敬地称为“拾柴校长”。
爬山拾柴为学生取暖
今年53岁的邵文兰,从1993年便成了李店小学的校长。地处边远的李店小学教学环境比较艰苦,经费也不足。特别到供暖期,购置木柴每年要2000余元,学校负担不起。“想什么法子也不能让孩子冻着。”邵文兰说,于是,她每年发动教师一起跋涉几公里,到山里一根根捡拾木柴,再由爱人开车拉回来。山路崎岖难行,山风又凉又硬,但邵文兰和老师们都坚持下来,松峰山附近的山林中,几乎都留下过她们拾柴的足迹。
为了取暖,学校每年还要购置20吨煤,放在露天地很污染环境。去年,邵文兰决定搭建一座煤棚,但搭棚费用也要2000余元。她与林业站联系,对方同意她到山上采30棵松木杆子。于是,邵校长又亲自到5公里外的山里伐松木杆,组织老师一起往回扛,看着年逾五十的老校长带头上山干活,来回一趟汗水都会湿透前心后背,老师们深受感动,都自告奋勇地参加义务劳动,终于赶在天冷前搭好了煤棚。
“拾柴校长”的事迹,慢慢在松峰山镇传开了,提起邵文兰,家长们都赞不绝口,“邵校长是好人啊,一心为了孩子!”
邵校长给学生上课。
无私母爱温暖留守儿童
身为校长,邵文兰与学生们的接触未必像老师们那样直接,但她主动了解、关注孩子们的情况,对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她更是格外关爱,用无私的爱温暖了孩子们的心。
李店小学去年的毕业班有一名叫任鹏的学生,从小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在外打工几个月都难回家。孩子每天早上要坐车上学,还要给90岁太爷爷、70岁的爷爷两名患病老人做饭,不仅上学时衣着破旧,甚至经常没钱吃中午饭。了解到这一情况,邵文兰亲自到家里家访,亲自给任鹏带饭,又给他买笔本等学习用品,给他买回崭新的学生服;有一名姓汤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性格变得孤僻内向,邵文兰天天找他谈心,给他买文具、练习册,鼓励他多和同学交往、做游戏,最终帮助他走出了阴霾。
微笑背后的苦涩坚持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邵校长总是阳光和蔼、面带微笑的,然而,在这微笑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
去年1月初,邵文兰的爱人突然发烧不退、吃不下饭,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恶性心包积液导致心衰。同时,肺癌的癌细胞转移到淋巴。医院一度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让家里“安排后事”。此后的一年里,邵文兰的爱人做了十次化疗,但为了不耽误教学,她每次都是将爱人送去,然后匆匆返回学校。目前,爱人的病情仍然严重,但邵文兰依然放不下学校、放不下孩子们,始终坚持工作。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毫不犹豫地上交了学校给她的240元“扶贫捐赠”。她说,自家的苦自己扛得住,“我难,还有比我更难的人。”
邵文兰说,过几年自己就要退休了,学校里也有几名老师年龄都比较大,她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教育人才关注乡村小学,到李店这样的山村小学来,为这里的孩子带来知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