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的标语。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 摄

市民在车上粘贴爱国标语纪念“九一八”。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勿忘国耻,牢记九一八。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市民自发组织多种形式纪念“九一八”
按照中国的传统,大家都习惯讲“九九归一”,81年超越了一个甲子的轮回,让历史走向终结,又让时间面临新的开始。18日9时18分,28岁的在读博士徐鹰站在哈尔滨龙塔广场前,聆听长鸣的警报,眼含泪花:“一个轮回,我们的祖国又站到了新的起点,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年轻的一代中华儿女,依然应该用知识武装自己,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研发的项目上,投入最大的精力、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哈尔滨市区国旗飘扬。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 摄
在黑龙江省图书馆门前,记者还看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车友及4S店的车主,车上纷纷贴着“勿忘国耻牢记九一八”,“历史的今天我们牢记”等标语在这里集合。一个车友慷慨激昂的向记者介绍道:“我们都是吉普车车友会的会员,为了纪念九一八,我们40多位车友自发组织到这里集合然后沿着固定路线开展活动。” 。

车上粘贴爱国标语纪念“九一八”。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中国人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