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0日讯(记者 张强)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关于凌晨2点至5点停止夜班客车运行的通知精神,哈尔滨市运管部门决定从9月17日起,哈尔滨市各客运站调整后的夜班长途客车班时正式开始试运行。
据哈尔滨市运输管理处副处长万晓光介绍,为切实解决好‘红眼’客车问题,实现哈尔滨市夜间行驶班车在凌晨24点之前到达,最低保证凌晨2点之前到达,凌晨2点至5点期间没有运行班车的目标,哈尔滨市行管部门对全市涉及凌晨2点至5点运营的220台长途客运车辆进行了调整和停发。其中1000公里以上中途强制休息车辆93台;调整车辆88台;长期停发车辆39台。
目前,此次调整涉及的88台长途客运班车已全部完成班时调整,因调整后班时冲突间接调整5台,且全部实现凌晨2点前到达。其中56台实现凌晨12点前到达,哈尔滨市夜班客车最晚发车时间提前到17时30分。至此,哈尔滨市发往三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的客运班车及运营里程1000公里以内夜班客车已全部实现凌晨2点前到达。
据介绍,哈尔滨市对哈籍、外籍夜班长途客车班时的此次同步调整,首开全国夜班长途客车班时调整的先河,并一举实现从哈尔滨市始发车辆无凌晨2点—5点间运行,夜间行驶班车在17时30分前发车完毕的夜班车运行要求。
在具体调整过程中,哈尔滨市运输管理部门严格确定调整班次原则和最低底线。原则上保证在24点前到达目的地,最低保证在凌晨2点前到达。对于1000公里以上客运车辆要求在凌晨2点至5点之间在行业管理部门确定的休息区进行休息,确保在凌晨2点至5点之间公路上无运行班车。
对于班时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哈尔滨市运管部门将密切关注、及时化解矛盾,并将通过媒体对班时调整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告知旅客班时变动情况,方便旅客购票、乘车;同时,将与综合执法部门、GPS监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实行信息联动,对重点区域严密布控,严厉打击出站车辆在哈市逗留揽客行为,保证调整之后的市场运营秩序。
相关链接:
近年来国内已发生多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这些事故有两个特征引人关注:一是事发时为深夜,二是属长途客车跨省行驶。仿照“红眼航班”的命名方式,有人将这种夜行跨省客车命名为“红眼客车”。这样的车一旦出事故往往死伤惨重、影响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