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忠:用爱为孩子们搭起登天的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叫刘效忠,今年58周岁,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31年了。31年来,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培育了一个又一个栋梁之才。通过孜孜以求和勤奋钻研,赢得了家长、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多次被评为县、乡、校优秀教师。我的信念就是:认认真真教书,老老实实做人,用师爱,为孩子搭起通天的梯子,用知识点燃农村孩子的梦想。下面就把我的主要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一、以苦为乐爱岗敬业
西二屯是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下属的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自然屯,地处木兰县最西北端的大山深处,地域偏僻,人烟稀少。三十年前这里更是教育的盲点。屯里的孩子要想念书,就要翻山越岭到4公里外的五一村小学上学。可春夏季涨水、冬季下大雪就没有路了。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1980年乡里在西二屯建立了“下伸点”学校。当时下伸点的教室是本屯临时搭建的两间茅草房,冬天不保暖,夏天闷热潮湿。这样的条件谁也不愿来这里当老师。那时我在当教师的父母和校、村领导的信任与鼓励下,选择了在这个偏僻小屯教书的神圣职业。
下伸点学校只有我一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由我自己承担,为抵御冬天的寒冷,我从自家拿来个铁锅扣过来搭成的炉子取暖,就这样学校开学了。开始是一、二复式,属低段教学。1983年,我看到我教的学生应该去五一小学上三年级的却都辍学在家不念了,通过了解,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说是因为上学路远、水库有危险,孩子们每天早晚往返不安全等。看到这些即将辍学的孩子,我心里十分着急。便主动挑起了教三组复式的重任。经过一年的尝试,我教的学生期末统考成绩名列全乡前三名。1985年,我又发现一些学生上完三年不去五一小学读四年,而是在家务农放牛等。为了不让家乡的孩子辍学,我带着领导的期望,母亲的鼓励,又担当起了四个年级的复式班教学。我每天要写各年级、各学科的教案,再加上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经常还要工作到深夜。
二奉守天职倾心教育
1989年,因老校长退休了,村书记和总校领导几次让我到中心点五一小学当校长,那时我才35岁,我也想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可我谢绝了。我想:我走了,别的老师都不愿来,即使来了当夏天水库涨水、春秋道路泥泞、冬天下大雪时老师也过不来,这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而且我更舍不得这些孩子,因为我热爱孩子,更愿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因为这份执着的,根植于内心的师爱,促使我对学生极其负责。为了不耽误孩子一节课,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那是1995年9月,我的母亲病重在县医院,我的弟弟们在电话里哽咽着通知我马上到县医院,母亲病危。我和弟弟说:“等今天上完课,我打车去”!可是当我晚上赶到时,我的母亲已经病逝了!兄弟们的责备,内心的自责,一切都无法弥补,都成为了我永久的遗憾!母亲的恩情已无法报答。但我相信母亲在九泉之下能理解我,支持我,因为我所从事的事业也是她所热爱的事业。1997年,儿子在呼兰师专上学,来信要钱,我利用星期天起大早路经木兰、巴彦三次倒车才到了呼兰,我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我当夜坐火车到庆安,第二天早晨7点多赶回到学校正常上课。就是这样,三十几年如一日,我用心智与汗水培育、灌溉着每一株我所珍爱的秧苗。虽然条件艰苦,工作劳累,但我欣然接受。因为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成才,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与鼓励,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与欣慰!
三、以校为家甘于奉献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几十年来,我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一心扑在学校,专心致志的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学校的草房每年秋天都要拉土和泥抹墙,以防寒保暖。可这样的活孩子们干不了,所以每年都是我利用星期天自己去干。每次和泥都得光脚踩上好几遍,记得有一次泥里有半截玻璃叉子,正当我用力踩泥时,一下扎在我的脚底板上,顿时鲜血直流,可我还是坚持把墙抹完,这样的活我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冬天下雪,学校院内的操场都是我自己清扫,有时学校的烧柴不够,我就从自家拿来木柈或利用周日休息时间上山往学校拉柴禾。由于学校的条件不好,桌凳总坏,我都是从自家拿来木板、钉子及时进行修理,绝不耽误孩子们学习。学校的办公费不足,我经常用自己的钱买办公用品,每逢节假日,我都常去学校检查看护,不让学校受到任何损失。1994年的春天,有一次刮大风把学校房子上的草都刮没了,暂时不能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到家里上课。而且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也是把学生带回家上课,这样一坚持就是20多年。
四、情注孩子以爱育人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以说,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育的灵魂。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爱着每一位学生。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条小河沟,每逢下大雨时,学生很难过往,所以每次下雨我都提前等在那里,把每个学生接过来。1981年的冬天,我班的学生李冬雪有一天没来上学,也没请假,我当晚到他家家访,知道他家人口多,生活很困难,因交不起学杂费不想上学了。经过我耐心劝说,并主动承担替他交学杂费,李冬雪才又重返学校。我班学生魏茂岭当时奶奶瘫患在床,母亲身患重病,需要人护理,父亲要下地干活,家中无人照顾,于是父亲不让魏茂岭上学了。我知道这件事后及时家访,经过再三的劝说才使这个孩子重返校园,最终考入的南京航空大学。后来魏茂岭的父亲逢人便说:没有刘老师当年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孩子的今天。2007年,我班学生王成茹全身起红疙瘩,医生说因潮湿所得,再在潮湿的地方呆病情还会加重。家长就不让孩子上学了,我知道后及时去家访,承诺把学生带到我家上课,家长才同意让孩子继续上学。多年来,通过我的努力,没有让一个学生辍学掉队。刘洋同学是我最头疼的一个学生。那时刘洋与继母关系很紧张,父亲脾气又不好,经常打骂他,使刘洋的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性格也变得古怪了,常和同学们打架。我经常去他家与他父母沟通,并找刘洋谈心,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通过我多次的诚心开导和沟通,终于打动了刘洋的父母,教育了孩子,使这个家庭和睦了,刘洋的学习劲头也上来了,最后一直读完了高中。1997年6月的一天早晨,赵岩、赵娇、赵龙兄妹三人没有来上学。我及时到他们家家访,发现家长不在,三个孩子都昏迷在炕上,当时我赶紧找到邻居一起及时把三个孩子送到当地医院抢救过来,而且垫付了医药费。后来通知家长回来才知道,因当时家长起早下地插稻苗,没及时给孩子做饭,三个孩子吃了上一天发霉的米饭而食物中毒了。家长当时感激得握住我的手说,刘老师你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我们永远忘不了你呀!1984年,适龄学生顾连海家长因家庭困难,到了入学年龄还没来报名上学,我去家访,孩子的家长说农村孩子念书没用,我苦口婆心的讲了很多让孩子念书的道理。可是他就是不答应让孩子上学。我就下班后天天去他家动员,他的态度终于改变了,说刘老师我也知道你这是为了孩子好,为我家好,只是上学没钱教学费、书费,他妈有病都没钱买药。我抓往这个时机赶紧说:“只要你让孩子上学,费用我先垫上”。就这样孩子如期上学了,一连四年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由我垫付的。现在顾连海在哈尔滨市买了大车跑长途运输,每年春节回来都来看我。1992年,学生陈磊和顾连海情况相似,通过我的资助才完成了学业,现在在哈尔滨搞房地产,有楼、有车、小有成就,每次回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我。有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的理解就是把老师比作父亲,那么我们就得像父亲一样关爱学生。2004年7月,我教过的学生徐晓梅已初中毕业,我偶然在汽车站碰到她。我问晓梅,开学得上高中读书了吧,徐晓梅听我这么一问低下了头,哽咽的说老师我妈送我去打工,不让我念了。恰好徐晓梅的母亲在一旁站着,经我再三劝说,终于打动了徐晓梅母亲的心,母女俩高高兴兴的背着行李回家了。晚上我又到她家劝说,这回家长同意让孩子上高中了,后来该生考上了哈尔滨商业大学。我认为做老师的要像父母一样随时随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有时老师的一句话或许就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及时家访,垫交学杂费,不让一个学生辍学。类似这样的事例,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俯拾皆是,太平常了,因为我知道,我就是他们的梯子,我要用我的脊背支撑起他们刚刚起步的人生。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每当全镇统考,我教的复式班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在这偏僻的、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屯先后有16名学生考入了医学院、商学院、哈师大、哈工程等全国统招大学。2003年,我教过的学生魏茂岭考入南京航空大学,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经营处任副处长;2008年我教的学生张庆龙又考入了北京大学,今年已大学毕业,已和一家外企签定了工作合同。还有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当然与后来各学段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分不开,但作为启蒙教育的老师,我给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质,因此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欣慰和自豪。
五、以身为范,传世后代
我的家庭是教育世家,我的父母都曾是教师。我从教三十余年,最深的感受和体验是,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我要把它传承给子孙。当我的儿子和女儿报考大学志愿时,我也同样像我父母当年对我的影响和教育一样,对我儿子和女儿说,让他们报考师范院校,可两个孩子当时都不同意,说当老师挣钱少,要报理工科学校。我对儿女说,教师的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传播知识,传播爱,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更多的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苦尤乐,其乐无穷……经过反复耐心的劝说,两个孩子都报考了师范院校,现在我的儿女也都从事教育事业,儿子在木兰县东兴镇中学任教,女儿在木兰县高级中学。我的孙女已上小学四年了,我也常对孙女说,将来你考大学时,也要报考师范学校,也像你太爷、太奶、爷爷、爸爸、妈妈(我的儿媳妇也是中学老师)一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让我们的刘氏家族世世代代传承着教育的使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六、老骥伏枥,矢志不移
2011年因我屯的学生太少,学校合并到五一村中心点,我也被调到五一小学任教。领导考虑我年龄已大,让我当科任,但我主动要求当班任,继续在一线工作。因为我热爱教育,更爱学生。我想把我有限的教育生涯全部奉献给三尺讲台,奉献给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我最喜爱的一批又一批孩子们。我要为我的从教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想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有苦也有甜,有泪更有乐。我觉得我做的一切是有价值的。今后我还要把山村的孩子教育好,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因为我选择了这神圣的事业,我还要用我的爱为孩子们继续搭起登天的梯子!再过二年我就要退休了,但信念一如既往,我根在农村,爱在农村,我甘愿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因为,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