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东北民猪变“金猪” 兰西农民发了黑猪财
2012-09-23 15:48:5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3日讯(记者 岳云雪)黑黑的皮毛,壮健的体格,大耳朵,粗腿,带着野性。对东北民猪,老年人都有种特殊的怀念:快过年时,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杀猪,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美美的吃上一顿杀猪菜,白肉、血肠、酸菜,特有的香气让东北味显得地道、浓厚。

  东北民猪肉质鲜美。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摄

  9月13日,记者走进东北民猪保种基地——绥化市兰西县,寻觅这难得的美味。

  车子刚刚驶进兰西,就遇到了来县城购物的榆林镇林城村村民焦艳波。听说记者对东北民猪感兴趣,焦大姐眼里放出光彩,凑巧的是,她是一位养猪女能人。

  提起东北民猪,从1996年开始养猪的焦大姐,对东北民猪的过去、现在都了如指掌——

  “东北民猪体格壮健、抗寒,重要的是繁殖率高。”

  “东北民猪肉质鲜美,在全世界肉猪地方品种排行榜中,综合指标位居第四,全国则是第一位!”

  “现在的兰西,作为国内唯一的民猪保种基地,累计为国内8个省80多个市县提供优良种猪。”

  “从今年春节到现在,我饲养的民猪就已出栏40多头。粗略估算,今年养猪的收入能有几十万块钱吧。”性格开朗的焦大姐越说越带劲。

  “别在这说了,还是到我们种猪场看看吧。”在焦大姐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兰西县种猪场。

兰西县种猪场吸引大批客商参观洽谈。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在兰西县种猪场,记者注意到还挂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兰西实验站”、“黑龙江省兰西民猪研究所”的牌匾。“这里是国家级重点种猪场,兰西县现存的唯一国字号企业。”种猪场场长王亚波自豪地说。

  “我们的责任就是对猪负责!在这里工作要有政治责任!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东北民猪,不能让东北民猪在我们的任上毁掉。”王亚波深感使命在肩。


  目前,种猪场已经实现现代化养殖,办公区设有技术室、资料档案室和闭路监控室,生产区设有饲养繁育场地。隔离舍、兽医工作室、化验室、消毒更衣室、疫病监测室、解剖室、无毒化处理室一应俱全。

兰西东北民猪实现现代化规模养殖。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兰西县种猪场成为管理规划化、防疫程序化、生产科学化的国家一级企业。

  今年上半年,来自省内各地及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的养猪场老板、养猪专业户,纷纷来到兰西县抢购种猪和商品猪仔。仅在县种猪场就抢购种猪、商品仔猪1200多头。辽宁昌图某猪场,一次就拉走200头。临走,客商留下一句话:“兰西民猪不愁卖,喂大了就来钱儿。”

技术人员从猪的耳部芯片处提取数据。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摄

  据介绍,民猪原种猪核心群数量已达到450头,全县建成二级扩繁场点630个,全县二元杂交可繁母猪存栏达7.9万头,年提供商品仔猪能力达160万头。

  近年来,兰西县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用活用好生猪调出大县、能繁母猪补贴等政策、资金,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发展壮大了一批规模养殖群体,发展养殖专业大户345户,专业户599户。焦艳波就是其中一员。


  2002年,兰西注册了“黑珠”牌民猪肉类商标。2003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证。2010年,得到国家农业部“兰西民猪”地理标志认证,荣誉再次加身。目前,兰西县在北京、哈尔滨、大庆、绥化、绥芬河等城市建立了民猪肉类连锁、餐饮店,年销量达20余万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生猪产业而言,没有加工龙头的引领就算不上是完整的产业。为此,兰西县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年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1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00人,带动全县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东北民猪皮毛成黑色,耳朵较大。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摄

  如今,兰西的东北民猪“火”了,农民的腰包“鼓”了。以民猪产业为代表的兰西畜牧业年实现产值11.5亿元,已经占据这个县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