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援疆系列报道六:记我省政法系统唯一援疆女性——红梅
2012-10-05 09:02: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援疆系列报道六:记我省政法系统唯一援疆女性——红梅

  东北网新疆阿勒泰10月5日讯(记者 王蕊)“我只要站在这片土地上,就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为黑龙江争光。我要把昂扬的精神面貌、精通的业务能力带入工作,为援建新疆添彩……”

  就在与我省援疆干部座谈会上,一位长相姣好、穿着干练的女性铿锵的话语吸引了在场的每个人,她就是我省援疆队伍中,政法系统内唯一适合对口单位需要岗位的女性——红梅。作为一名70后女性,在她的身上,少了一份娇柔,多了一份活力,多了一份坚毅。载着国家的重托,她毅然守护着自己所站的这片土地。

  坚守信念在组织的重托中体现人生价值

  红梅是1978年生人,记者在与她攀谈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每天要面临众多棘手的问题,她总能展现给人“正能量”,话语间,记者感受更多的是她的果敢与乐观。

  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红梅做什么都很认真,积极乐观,责任心强,虽然是个年轻的女性,但经过短短几年的工作,要强的她已经是省内政法系统中出类拔萃的业务骨干了。就在2010年,当国家的援疆政策下来后,红梅就动心了。

  “我觉得‘援疆’是一项神圣、光荣、艰苦的工作,如果能参与到援疆工作中,那是我个人的光荣,更是我回报党和组织多年培养的最好方式。”于是,红梅立即主动请缨,并顺利地通过组织严格考核。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援疆增派政法系统干部,在家人的理解下,她于2011年7月份来到了阿勒泰。

  然而与黑龙江不同,当地干燥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让红梅出现了很多不适的症状。“刚来的时候就觉得嘴唇干裂、咽喉肿痛,不久就患上了皮肤干燥症;这边的饮食习惯与家里也差异很大,我当时就出现了诸多水土不服的症状。”红梅回忆说,黑龙江与新疆地区有2个半小时的时差,加长的工作时间,改变的作息方式让她很不适应。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很多时候,面对的工作很危险,很棘手。就在她刚刚来到阿勒泰的那段日子,全疆政法干警进入一级响应,每天保证50%警力值班备勤,工作至深夜24时,第二天还需要正常上班,工作强度极大。她并没有想过退缩,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与系统内的其他男同事一样,坚持参加24小时值班备勤工作,仅3个月就参与值班备勤50余昼夜。

  不仅是值班备勤,加班加点就是红梅的“家常便饭”。“还记得初到阿勒泰,8月的某个夜晚22时左右,我接到通知,到单位开会,会议持续至零晨1时。新疆人这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做一名既给领导出谋划策,又能独挡一面的好帮手。”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红梅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帮助当地的年轻同事提高相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她手把手地教,将多年积累的工作方式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她还充分发挥俄语专业八级的特长,翻译各类俄文资料60份,10万余字,开展对俄工作,填补了过去阿勒泰地区对俄工作的空白。在过去的2年间,红梅撰写的调研报告、案件总结、工作规划等综合性材料达20余份,9万余字。


 

  全情投入带着母亲、孩子一起援疆

  无论工作多忙碌、多充实,夜阑人静之时,红梅的思乡之情难免涌上心头,她心里始终惦念着家里的老人和年仅3岁的儿子。“我7月份离家时,担心孩子小,怕他哭闹,我就没有向他道别。2011年春节回家,我的儿子大哭地问我是不是不要他了,听到孩子的话,我的心都碎了。”说到这,红梅的眼睛第一次湿润了。

  就在今年3月份,请示受援地单位和我省前方指挥部领导后,红梅决定带母亲和孩子一同进疆,把他们带在身边照顾。可她发现,老人和孩子进疆后,水土不服现象更为严重,感冒发烧咳嗽,断断续续40余天身体才适应。她的儿子作为插班生被送进了幼儿园,可班级的55名孩子中有一半民族孩子,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语言交流的障碍、饮食的不习惯,他在学校的头10天没吃午饭,孩子日渐消瘦、精神萎靡,红梅却因工作重、任务紧而无暇顾及。

  2012年6月26日18时30分,阿勒泰地区突降暴雨,市区遭遇十余年未有的山洪泥石流。当时红梅的母亲正在前往她儿子所在幼儿园的路上。“我母亲冒雨赶到学校,不顾年迈的身体背上儿子,但是路面淤泥近20公分、洪水蔓延整个街道,连过往车辆都被困在路上,祖孙二人亦被困在路上近2小时。这段时间,我却要留在单位开会,等我往家赶的时候,在路上看见母亲背着儿子在泥水里蹒跚而行,我心疼极了,眼泪忍不住地流下来了。”

  如今,经过了几个月的适应,在我省援疆指挥部领导的关心下,红梅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步入了正轨,她的儿子也被晒成了地道的黑红色“巴郎子”,看起来跟当地的孩子没什么两样,这让红梅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开展援疆工作。

  奉献真情扎根阿勒泰生活

  尽管工作内容繁重,红梅在生活中还不忘深入学习当地的民族风土人情,了解其饮食、文化、礼节等知识,当得知一哈族同事的孩子准备学习俄语的情况后,她牺牲了陪儿子玩耍的时间,平均每周为其义务讲课6小时。现在,她教的孩子已具备大学一年级的俄语水平,看着她的进步,红梅的心里也热乎乎的。

  不知不觉间,红梅在阿勒泰已经生活了400个日日夜夜。如今的她已经把自己当成阿勒泰人,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回顾援疆期间的工作,她没有为自己的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而自喜,而是归功于两地的携手配合。回忆起她一路走来的经历,红梅告诉记者,她认为很有意义。“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与许多清闲、安稳的工作相比,她的心里一直深爱着我的职业,并甘愿为此战斗终生。”

  今年4月份,繁重的工作让红梅在医院被查出了乳腺纤维瘤,但她没被疾病挡住脚步,仍然乐观、坚强地战斗在新疆的土地上,并实际行动,践行她最初对这份援疆事业的承诺,扎根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增光添彩……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