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肇东玉米栽培方式不同 亩产至少相差200公斤
2012-10-08 10:52:58 来源:绥化新闻网  作者:车彦旭 李晓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绥化10月8日讯 金秋十月,广袤的黑土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0月6日,我们一行驱车走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肇东市五里明镇和太平乡,体验粮食“九连增”给当地农户带来的幸福。

  行进在肇东至四站镇的公路上,道路两侧的玉米秸秆已经被拦腰截断,一穗穗黄灿灿的玉米棒挺直了腰杆,吸收着阳光。“前几天刚下完一场秋雨,土地比较湿,再加上玉米水分大,延后收割了,每年这个时候已经收上了。”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佰福介绍说。和全省其它粮食主产区已经开镰收割不同的是,现在肇东市大部分地块的玉米正在进行扒皮晾晒,还得过几天进行收割。

  “这块地的玉米棒子大,籽粒上的还实诚,比我们家的地每亩能多出200多公斤呢!”走进太平乡东合村,正在给玉米扒皮晾晒的农民宋财,看着个头明显高出一截的玉米满脸羡慕地说。老宋所在的地块就是的太平乡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在这个片区里全部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的栽培模式,种植品种全部采用良玉88,平均穗长超过20厘米,每亩播种密度在4500株左右。

  而老宋的地块采取的是常规小垄机播滤水未中耕的模式,测产亩均少了整整200公斤。“明年我的10亩地将全部采用大垄双行机播中耕的方式进行,虽然成本增加不少,但产量肯定冒高。”通过对比,老宋信心满怀,干劲十足。

  “经过农业部门的测产,这块地的单产是1014公斤,实现了高产创建目标,关键是在创新了栽培模式和播种方式。”肇东市太平乡党委书记吴晓峰兴奋地说。“我们这块地采取大垄双行和小龙单行两种耕种模式,同时进行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密度的栽培方式对比试验,探索高产高效栽培方式。同时,时针式喷灌设备、卷盘式喷灌、膜下滴灌、自然式雨水浇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模式,就确保了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

  随后,我们又来到五里明镇东升村的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张长文更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合作社的核心试验区又获大丰收,这块地就是你们今年春种时看的那块地,全部是大垄双行,采取的是人工点播覆膜方式,专家测产亩产达到939.2公斤。张站长说,这多亏了推广了大垄双行和滤水中耕等播种方式,光合作用上来了,透风通光抗倒伏,要不今年风大,产量肯定得收影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个地块就是采取的小机械播种未滤水的方式,同样是一个种植品种差距很明显,采用人工点播覆膜的播种方式就比它穗粒数多出了整整100粒,亩产就差了将近230公斤。”每天都和当地农户进行“田间观摩”的张长文介绍起来了如指掌。

  而在另一块大垄双行大机械播种中耕化控地块由于品种不一样,收获密度株树虽然增加了1000株,但每穗粒数却减少了150粒,产量比人工点播覆膜的减少了54公斤。

  “大垄双行产量明显好于常规小垄,同样是大垄双行,滤水和不滤水、大机械和小机械、中耕化控和未中耕的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是通过这种对比试验,让我们的农民朋友认识到科技的神奇,创新的力量。”肇东市农业局局长闫德久介绍说。

  从年初的春种到如今的大丰收,肇东市通过实施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大力推广精量点播、分层施肥滤水和同步药械作业等先进技术,栽培模式和播种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探索,让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大放异彩,粮食总产再攀新高。

  随着收获期的到来,这两天肇东市大田将陆续开镰收割。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