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8日讯(记者 侯巍) 在落实省委“百局联百村”活动中,鹤岗市以“三创”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百千万携手共建”工程,通过百名领导包企业、千名干部下基层和万名党员认穷亲活动,拓展“百局联百村”覆盖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深入开。
百名领导包企业推动产业项目发展
鹤岗市选派百名领导干部包保272个企业,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包保工作机制,以“六跑”方式,推进经济快速发展。跑一线跑阵地,项目前沿组建党组织。按照“项目在哪儿上,党组织就在哪儿建”的工作要求,采取“紧盯企业、紧跟项目、紧贴需求”的方式,先行组建党组织,把支部建在工地、建在工棚。党组织成立后,包保领导兼任党组织副书记,成为企业一员,有力地指导和推进了企业党建工作。年初以来,先后在中海油华鹤3052化肥、征楠煤化工、松鹤生态新区等项目前沿组建各级各类党组织108个。
依托鹤岗资源优势,包保项目领导积极赴外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鹤岗开工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83个,完成投资19.7亿元。注重对引进项目的服务,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实行“全程保姆式”包保,做到洽谈项目抓协议、协议项目抓落实、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效益。包保领导帮助企业跑审批立项217个,寻求伙伴帮招商88个,抓前期跑论证帮规划248个,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37个。
千名干部下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组织2139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担任联络员、调研员和服务员,了解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全面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鹤岗市下基层的“三员”机关干部对接村庄212个,社区123个,基层单位139个,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986次,上党课1078次,指导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865项。
干部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优势资源,帮助基层单位抓生产促发展。市水务局、市农委等单位党员干部针对萝北县、绥滨县部分村屯资金缺乏,水利设施不完备,水田发展缓慢的实际,多次深入两县帮助指导编制水田发展规划,带头向上争取建设资金2.4亿元,积极完善两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更新改造泵站14处,引导两县农民大力发展水田种植,当年使全市新增水田面积达到110万亩。
干部把热点、难点问题抓在手上,放在心里,想千方设百计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委书记杜吉明同志在下基层调研中发现兴山区国安社区6000余户居民一直喝着硬度超标的地下水后,帮助协调资金580余万元,新打水源井、新建水处理工程和供水管网,3个月内彻底解决了居民的缺水之苦。目前,全市下基层干部共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6345个、办实事好事2848件。
万名党员认穷亲,结对子服务群众
在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的基础上,选派万名党员与困难群众“一加一”认穷亲,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六送”形式,密切党群干群“鱼水亲情”。目前,全市125家单位12531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共为帮扶对象送去现金287.55万元,物品折合现金132.0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送政策送项目,拓宽脱贫致富门路。在认穷亲过程中,对那些够条件享受低保和助学贷款等政策的帮扶对象,包扶党员积极帮助申请、协调落实政策;对一些虽有一技之长又有意愿想干点事,但苦于没有项目、没有门路的帮扶对子,包扶党员积极为他们送项目。困难职工王清岗想利用家离景区近的优势开一个家庭特色餐厅,但苦于没有资金,市林业局帮扶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他担保贷款5万元,现在餐厅生意红火。目前,全市已帮助476名困难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启动了61个创业项目,318个创业项目正在谋划中。
送文化送技术,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对一些年富力强的穷亲戚,包扶党员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自谋出路,送他们去学文化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市委宣传部的5名同志协调帮助穷亲戚免费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月嫂培训班,并通过社区帮助联系了工作,使她们走上月嫂的岗位。为使更多的贫困群众获得技能,鹤岗成立了贫困党员致富技能培训中心,目前,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贫困党员172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