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改变原有秋菜生产销售思路 大白菜“破茧成蝶”
2012-10-12 09:55:50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徐柏胜 刘茜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2日讯 随着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市民家中的冬储菜逐年减少,秋菜“老三样”的生存陷入了尴尬。随着窖储、腌渍、输出的增加,大白菜重受青睐——

  曾经,初冬季节,家家的门前屋后,白菜、萝卜、大葱堆成小山。伴随着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市民冬储菜越来越少,于是出现了秋天大白菜烂在地里,春节价格超猪肉的困局。

  市民不需要大白菜吗?不是,他们只是不希望过多地储存。市民不储咱农民储,市民不腌酸菜咱农民腌。一储一腌之间,利润倍增,小小的大白菜“破茧成蝶”。

  增大窖储变一次上市为N次上市

  农民对白菜存储方式的转变,是白菜“化蝶”的主要原因之一。

  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是冬储菜的示范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窖储秋菜。采访中,村主任杨青山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共窖储秋菜4000万公斤左右,“相比之下,今年只增不减。”据杨书记介绍,村民自家所需菜量有限,窖储秋菜基本上全部上市出售。“窖储秋菜反季节销售,菜价自然比一次性直销要高,每公斤能多进五六毛钱呢!现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特别高!”

  记者从道里区了解到,由于今年气候适中,秋菜产量普遍提高。针对全市秋菜生产面积大、产量高的现状,道里区积极引导菜农加大秋菜窖储量,错时上市,实现秋菜二次增值。今年,道里区窖储秋菜预计达到2000多万公斤,较往年增加200多万公斤,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紫甘蓝、土豆等。

  本地加工腌酸菜拉动经济链

  除了直接销售,将大白菜腌成酸菜,也是为白菜“增值”的一种方式。在呼兰区白奎镇白奎村,腌酸菜让农民收益匪浅。

  白奎村是呼兰区的“白菜专业村”之一,年产白菜可达2000至3000万斤。村民禹林是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不到三晌的白菜地,每年都会为他带来3万元的纯收入。

  据白奎镇党委书记唐春波介绍,大白菜之所以在白奎镇吃香,是因为翠花酸菜厂坐落在这里,由于酸菜需求量的激增,工厂对白菜的收购量逐年增加,今年预计将收购白菜2000万斤,生产酸菜700万斤,白奎村成了哈市的“大酸菜缸”。采访中,唐书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毎晌地平均能产白菜四五万斤,2000万斤白菜合500余晌土地,相当于6000多亩,能占白奎镇耕作面积的1/12。

  储存输出让农民“淡定”增收

  合理的存储方式为白菜的分批运送提供了先决条件。分批运送不仅能缓解“白菜多了没人买,白菜少了不够卖”的尴尬境况,更提升了白菜的价格,鼓了农民钱包。

  9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兰区原野村,看到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往小车上装白菜。据王书记介绍,伊春的一家酸菜厂,能吃掉他们很大一块产量。“去年全村一共是2000多亩白菜,今年能达到3000亩,比去年要好。”据王书记介绍,村里很多人家都有大菜窖,大的有三四百平方米。“别看白菜多,但农民一点儿都不担心卖不出去。大家先存着,分批再运出去,都能卖上个好价钱。”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