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5日讯(记者 侯巍)喇嘛甸镇是让胡路区唯一的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村民思想活跃,社会矛盾复杂,群众诉求较多,管理难度较大。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让胡路区以抓基层打基础为主线,结合农村实际,针对存在突出问题,建组织、抓班子、增投入、强阵地,着力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优化组织构架,延伸工作触角。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覆盖有死角、联系群众不紧密和服务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全面构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组织工作体系。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方便服务”的原则,以100—150户为单位,将喇嘛甸镇划分成82个党建工作网格,在每个网格成立党小组,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小单元,把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所有区域。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区机关部门党组织、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四级服务团队,协同开展工作。区机关部门党支部服务团队以“五包五促”包扶机关部门为主体,由镇党委牵头;镇党委服务团队以镇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等为主体,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村党支部服务团队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党小组长组成;网格党小组服务团队由居民小组长、村干部、党员骨干、文艺骨干、驻村民警、医生、律师、法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五包五促”包扶人员等8-10人组成,组长由网格党小组组长兼任。5月份以来,四级服务团队已经入户走访5000余户,发放便民联系卡近万张,帮助群众解决贫困救助、创业就业、政策咨询、矛盾化解等实际问题450余个,实现了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切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充实班子力量,合理梯次配备。把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充实党组织工作力量作为工作重点。年初,在全区遴选了一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正科级干部挂任喇嘛甸镇党委副书记,专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全覆盖、双保险的原则,区委选派7名科级和科级后备干部任各村职业化书记或副书记;公开选聘5名大学生村官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从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退职村“两委”干部等优秀党员代表中选举产生82名党小组组长,进一步充实了工作力量,着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梯次配备日趋科学合理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激励保障。把保证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用大投入提供大保障,用大保障促进大发展,不断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村级党组织经费使用的充足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区财政为每个村每年列支10万元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用于村级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区财政还每年列支80万元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经费,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发放,督促村级组织切实把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镇财政每年为每个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投入1500元,用于站点管理员、协管员工作补贴和设备维护。探索建立了农村党小组长误餐误工补助机制,将农村党小组长误餐误工补助纳入区财政预算,按照每月200元标准定期足额发放,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拓展工作阵地,增强服务实效。扎实推进活动场所达标升级,采取动员村里出一点、出台政策补一点、相关部门争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共建成农村室外休闲广场8个,使各村的办公及活动用房面积全部达到7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全面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区财政投资20余万元,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基地1个、站点8个,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率先实施农村社区化建设,在各村普遍建立农村社区工作站,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将农村低保、剩余劳动力就业、流动人口管理、信访调解、贫困救助、计生、信息服务、文化事业等16项纳入服务范畴,做到了强化党务、规范政务、拓展商务、优化服务、调解事务“五务一体”。上半年,共为办理低保700余人次,救助贫困户600多户,捐衣捐物1万余件,发放慰问金13.5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4000余人,提供致富、就业等方面信息1300余条,调处矛盾纠纷12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