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乙烯生产厂,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形成五条延伸增值产业链,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利税近30亿元——
黑龙江日报10月17日讯 10月5日,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龙头项目——新建60万吨/年乙烯装置生产出合格丙烯和乙烯产品,标志着我国首套国产化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工业化获得成功,从此结束半个世纪以来乙烯技术依赖进口的历史。改扩建后,大庆石化公司乙烯总产能力将达120万吨/年,成为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乙烯生产厂,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利税近30亿元。10日,大庆石化公司新建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投产开车一次成功,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同时为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提供优质的化工原料。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工业粮食产业”,和钢铁、粮食并称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三大重要指标。以“大乙烯”为龙头的石化产业,是哈大齐经济带最具优势、最富潜力、最有拉动效应的产业。“大乙烯”的建成投用,使大庆拥有了经济和城市转型的强大引擎,对保障大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近年,大庆致力推动科学发展,全力构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为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大庆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重点推进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建设,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规模从原来的80万吨调整到120万吨;专门成立了石化产业办公室,结合“十二五”规划,出台了《大庆石化产业延伸增值发展规划》,绘制出大庆石化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主动提供专项服务,高效解决了环评、高压电线移位、防护距离不足等一系列项目建设难题;安监、环保、规划、土地、卫生等部门倾尽所能,“一路绿灯”。工程2009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仅用19个月有效工期就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比计划提前一年完工,同时创下1450万工时的安全纪录和高寒地区建设同类装置用时最短的新纪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换代,挺起大庆接续产业新脊梁。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突出重点是增加乙烯总量,形成一批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大庆“大乙烯”年可增产乙烯60万吨、丙烯30万吨以及裂解C4、苯、甲苯、裂解焦油等副产品,大幅度提高聚乙烯、聚丙烯、顺丁橡胶、丁辛醇等下游配套加工产品生产能力,并带动地方石化塑料加工、液体化工、精细化工、石油树脂等下游加工产业发展,拉动C2和C3、C4、C5和C9、芳烃、炼化副产等五条主导产业链,重点发展乙丙橡胶、环氧乙烷、汽车轮胎、合成树脂、石油树脂、EPS、苯酚丙酮、裂解焦油综合利用、特种蜡等上百种系列产品。
形成石化大项目加速集聚的洼地,投资亮点纷呈,项目建设强势隆起。据专家测算,乙烯装置对下游产业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效应比高达1:50,是所有炼化产业中对下游拉动效应最高的一个;一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投产,可带动下游1000亿元产业投资。在大庆石化产业延伸增值的重点项目中,中蓝石化50万吨C4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53亿元,龙头项目分离装置已建成,预计明年初可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华科公司55万吨C4/C5/C9/焦油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部分子项目今年陆续建成中交并调试生产,达产后石油树脂产品产量、种类和技术含量都将称雄全国,并将出口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锡达公司36万吨EPS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一期工程今年9月正式投产,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三聚环保3万吨苯乙烯抽提、2万吨新戊二醇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今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大庆市石化产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石化项目59个,其中1/3是大庆石化公司吃配项目。这些下游加工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有利于调整大庆市石化工业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石化实现延伸增值发展,带动产业集聚,打牢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