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9日讯(记者 魏义松)17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森工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和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书面)》。报告显示,近些年来,森工林区面对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和大幅减产的严峻挑战,积极实施天保工程、推进产业发展,林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发生了巨大转变。
报告中说,资源保护效果显著,由资源危机向资源总量增加、资源质量提高转变。木材产量由天保工程实施之前的670万立方米调减到140万立方米,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340万公顷,撤并99个林场(所),年节约木材13万立方米。目前,森工林区的森林面积提高了13.6%,森林总蓄积提高了23.8%,公顷蓄积提高了14.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8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公顷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四增长”,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省农业的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生态保障。
报告显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由一木独大向多产并举转变。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连续三年总产值、增加值增长超过13%。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非林产业产值比重达78.3%;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各类产业园区已达19个,入驻企业800多家;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建成粮食、蔬菜等十大基地,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林户的产业化格局。改革开放增强活力,由国有经济为主向多元经济格局转变。8个林业局内部政企分开改革试点、伊春林区8万公顷商品林地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成果。97%的中小企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非公经济产值比重超过64%。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由简陋棚户区向宜居森林生态城镇转变。开展城镇化建设三年会战,累计投资220.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916.5万平方米,惠及38.1万户。民生明显改善,职工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变。40.8万富余职工得到分流安置,“五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部还清历史拖欠的14亿元工资,职工年人均工资由1997年的2489元提高到2万元。创新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