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3日讯 2008年开始,多家国内外银行机构陆续进驻哈尔滨。在这一年的哈尔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把金融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后,哈尔滨市陆续推出优惠扶持政策,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在2009年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哈尔滨市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2011年,哈尔滨市凭借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称号。
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进驻,哈尔滨市已由金融“洼地”崛起为新的金融“高地”。目前,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因为“发现”而走进
从韩国国民银行、韩亚银行,到奥地利奥合国际银行、东亚银行,再到摩根大通银行,近年来外资银行纷纷在哈尔滨设立分行或代表处,营口银行、锦州银行、内蒙古银行等城商行也纷纷进驻哈尔滨。
时至今日,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哈尔滨的脚步仍未停止。今年5月,汇丰银行进驻哈尔滨,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也表达了进驻哈尔滨的意愿。
为什么来哈尔滨?各银行想法不一。
东亚银行哈尔滨分行行长刘健伟直言,东亚银行进驻哈尔滨的主要原因是,哈尔滨紧邻俄罗斯、日本、韩国,具有良好地缘优势。同时,哈尔滨银行业的竞争尚未充分,比起国内一线城市,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摩根大通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在哈尔滨设立分行,将加快摩根大通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业务拓展步伐。并且,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设立哈尔滨分行是摩根大通在该地区拓展客户的重要举措。
据业内人士介绍,哈市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经贸往来密切,这是外埠银行看中哈尔滨的有利条件;同时,随着哈尔滨发展新战略的推进实施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也给一些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城市银行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
随着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哈市已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从“最具潜力”到“最具竞争力”
哈市金融业迅速发展的动力,同样来自金融环境改善这一内部驱动因素。
2008年底召开的哈市金融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坚持把金融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加强政银企合作;利用优惠扶持政策,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配合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
200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按照该《细则》,哈尔滨市设立了政府专项资金,对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对在哈新设立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等机构给予补助,并对引进金融企业的引荐人,按实际投放到位资金的5‰给予奖励,同时对金融机构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在落户、职业资格审定、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当年,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哈尔滨市与重庆市、西安市共同获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坚定的政策推动将哈市金融业“潜力”不断转化为“竞争力”。经过3年努力,在2011年的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评审专家认为,哈尔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建立,金融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并形成极强竞争力,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城市发展;哈尔滨市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称号。
今年召开的市委、市政府与在哈金融机构联席会议上,市领导表示,哈尔滨将为金融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8月,作为松北未来中心区域之一的哈尔滨金融商务中心破土动工,总用地面积13平方公里,计划5年左右完成基本建设。
随着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哈尔滨,已由金融“洼地”崛起为金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