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24日讯 战高温、迎风雨、保畅通、防事故,一个时期以来,鸡西市交警支队以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警容严整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打造“执法阳光、服务阳光、形象阳光”的交警队伍,解决秩序乱、停车难、行不畅等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问题,这是市交警支队近一个时期以来建队伍、抓转变、强作风的核心内容。
每一次疏堵保畅的现场,都淌下了民警的汗水;每一件追逃案件的途中,都留下了辛苦的足迹;每一条交通设施完备的道路竣通,都诉说着道路交通守望者们对家乡的深情。
这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中队
乘车行驶在宽阔的和平大街上,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令人心情格外舒畅。作为市区最重要的景观大道,这里的交通设施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城市的标准。担负着这条街路交通执勤的是鸡冠交警大队二中队。
走进二中队富强工作站,记者看到柜子上码放着一排药瓶子。“那是老民警王海东的‘痛风灵’,他的痛风病发作起来,走路都费劲,这都不知道吃了多少瓶子了。”中队长王海军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开始的和平大街交通秩序整治战役中,王海东就是硬靠着吞吃“痛风灵”挺过来的,8月份他被大队评为“阳光交警之星”,过去的中队“老大难”,如今变成了先进,简直就是变了个人一样。
担负着和平大街、文化路、南山西路、康乐街和红旗路西路交通执勤的二中队,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曾先后让6名协警离开中队。在这个中队执勤,需要比其他中队提前20分钟上岗,晚20分钟下岗。其中4个手势示范岗的工作强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标准的站姿和手势,两个小时下来,浑身僵硬,一旦遇到大风和雨雪天气,更是苦不堪言。
“在我们这里执勤的老民警,基本都是百病缠身,你像胃病、肺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等每个人都有。”王海军扳着指头告诉记者,在电台岗的一位协警执勤时,母亲就在矿总院住院,他却没时间去看望;民警张振宇发着高烧站岗执勤却一声不吭;协警周祥军星期天结婚,周一就上岗执勤,新婚一天不休。“没办法,3个月之内,务必要让和平大街这条景观路的交通秩序得到彻底改变,这是支队交给我们的死命令,我们没有选择,只能一路向前,攻坚克难!”
在二中队有一块“传家宝”,那就是挂在娱乐中心岗工作站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奖牌,2002年全省公安系统只有3家获此殊荣。每次有新人来到二中队,中队长一定会指着这块“传家宝”讲述中队的光荣史。“珍惜荣誉,传承荣誉,谁也不想因为工作失误砸了二中队的金字招牌!”问及二中队过硬的工作作风,谦虚的王海军中队长只道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一个严重缺少睡眠的大队
“周支队,我这些天咋就睡不着觉啊!只要一闭眼满脑子都是案子,都是明天如何面对当事人。”忙碌了一天的市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办案民警刘维轶汇报完手头的工作,小声嘟囔着。同样休息不好的副支队长周秀勇使劲揉揉太阳穴,望着身边的同事,也只能苦笑一下、安慰几句。
“事故大队就像是交警支队里的刑警队,只要电话一响,大家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奔向事故现场。”陪同记者采访的市交警支队宣传科同志这样描述道,出警稍一迟缓、现场一个微小纰漏、判断稍微失误,就有可能让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变成“无头案”。
10月16日上午,正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周秀勇一脸疲惫的接受记者采访。谈及今年9月17日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过程时,他的双眼立刻亮了起来。“那是一次与暴风雨赛跑的案件侦破。”9月17日,事故大队接到滴道交警大队报案,上午10时40分在方虎路发生一起致一人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已逃逸。在认真排查了26辆重型货车过程中,心细如发的办案人员没有按照常规蹲坑守候,而是一路追击,在查找到另外有重大嫌疑的3辆重型罐车已经通过小路去往平岗矿和麻山区的信息后,每天都有收看天气预报习惯的周秀勇知道当晚台风“三巴”将经过鸡西市,6点钟左右鸡西地区将有大暴雨,如果在暴雨到来之前找不到肇事车辆,就意味着宝贵的破案证据将有可能被大雨冲刷掉。面对受害人家属期待祈盼的眼神,办案民警感到了无形的巨大的压力。从上午10点开始,事故大队全员出动,在滴道交警大队的配合下,通过设卡堵截、追踪、查找嫌疑人手机等手段,终于在当晚5时30分将肇事嫌疑货车查获。就在大货车开进车库之际,那场大暴雨也如约而至。望着受害人家属送来的“不辞辛苦追逃逸,英雄交警写新篇”的锦旗,记者似乎也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警民之间鱼水情。
“我们最大的压力就是担心破不了案,无法面对受害人家属,心里那个堵得慌,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周秀勇告诉记者,睡眠严重不足,已经成了事故大队每名民警的“通病”,办案期间,只要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事故现场的影子在晃动。节假日和夜晚大多成为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的关键节点,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大家几乎都是在路上渡过的,这边刚刚案件告破,那边电话又响起。
这是一位静态交通秩序的守望者
鸡西变样了,街道宽阔了,车流顺畅了,交通信号、交通标线、交通标牌清晰醒目,各类交通设施齐全完善。鸡西人在深切地感受这种变样后的喜悦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市区交通畅通的背后,有一位被人称作“鸡西静态交通秩序的守望者”,他就是市交警支队道路科科长李善俭。
道路科是交警支队的工程队,也是一个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让市区道路畅通、秩序井然、车流人流高效运转,李善俭带领全科人员扎根一线,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汗水。
近3年来,我市每天增加近百辆汽车,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现象逐步显现。为了破解交通不畅的难题,李善俭坚持每天在市区道路巡查一次,观察测算不同时段主要街路的交通流量,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差,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研究标准信号、分时信号、手控信号和智能信号等多种设置方法。
市区坡多、路窄,老城区的道路设施历史欠账太多,没有大动作、大气魄,很难解决重点路段的拥堵问题。中心大街公安局门前的中心塔曾是我市的“地标”,但小转盘已严重的限制了中心大街、东风路、南星街的交通流量。怎么办?市政府让交警支队道路科拿意见,李善俭经过多次实地踏查,不顾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毅然爬上了公安局大楼、爬上了金洲大厦观察线性、测算流量,设计出五字道口分时放行的信号灯实施方案。顶着巨大的压力,拆除了中心塔转盘道设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中心塔的堵塞点消除了,通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事实证明李善俭的方案是正确的。中心塔转盘道换信号灯的成型经验得到了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南星街转盘道、北环路转盘道经道路科论证相继被拆除,设计出高杆灯四面安装信号灯的方案。2012年旧城区新建信号灯18处,电子监控41处,增设交通标牌227块,其中大型指路标志牌27块,施划交通标志线38288平方米,增设中心大街护栏3100米,和平大街护栏2600米,增设新式交通伞亭式岗台8处,爆闪警示灯24处,市区的道路交通设施追上了哈尔滨市标准。
每一天都在想办法,每一刻都在动脑子。市交警支队从支队领导到街路上的每一名执勤交警,都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打造我市畅通、平安的交通环境不停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