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挖出的空间——哈尔滨城市地下状况调查(下)
2012-10-25 09:21:5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程瑶 刘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5日讯 剪不断、理还乱的地下管网,反反复复、劳民伤财的“马路拉锁”,这些问题给哈尔滨的地下埋藏了隐患,这也是全国不少老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对哈尔滨而言,除了复杂的管网,光鲜的地表下面还潜伏着更为复杂的“危险诱因”,那就是不规范的地下施工。

  1

  复杂的“补地”工程

  今年八九月间,哈尔滨市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地下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分别成立了人防、供排水、供热、燃气、地铁、道路桥梁、检查井等8个专项检查小组,对全市范围内的地下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其中排查供水管线1000公里、阀门检查井3000座,排水管线1100公里,出户检查井100座,并排查了全部28家地下商场。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隐患部位均由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和省地矿勘测局的专业人员使用专业仪器进行勘测。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与阿什河街交口是本次排查出的13个重点隐患地区之一,很早以前供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已发现这儿的检查井里始终有水,说明地下管网有漏点。但由于挖掘路面需要市里审批,并且这样的重点路段涉及路政、交通等多个部门,地下除了供排水管网,还有供热、电力、通信、燃气、光缆设施等不下十种管线,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漏水问题迟迟没有解决。日积月累的渗漏可能造成地下空洞,原先是一个小漏点,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维修,最后可能变成大问题——这样的情况,几乎全市所有管线产权单位都会遇到。

  哈尔滨市排水集团宣传部长韩建鹏介绍说,仅就排水管线来讲,全市的管理情况也很复杂。目前哈尔滨排水公司共有6个直属管修分公司负责江南主城区的管线维护。而像哈西、松北、群力等政策区情况却各不相同,大都未设专门的部门而是临时指定一些单位管护。比如松北区建设主体是区政府,管线却是由该区城管局管护,供排水集团没有管理权。“条块分割难形成合力,极大限制了工作效率。整个城市应该建立‘大排水’体系,一盘棋考虑,主管部门应该统一管理,各相关部门协同运作,这才能更利于类似的整改和排查工作。”韩建鹏说。

  2

  历史遗留“地下长城”

  发生在8月的哈尔滨市辽阳街90号塌陷点与一个弃置多年的人防猫耳洞紧密相连,事故把以人防工程为代表的地下工程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市民不禁发问:“原本‘地下发达’的哈尔滨是否适合继续建造‘地下工程’?地下商场、停车场等地下工程的迅猛开发是否威胁地上的建筑?”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防工程”和许多哈尔滨人的城市记忆紧紧相连。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哈尔滨作为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开始把人防工程的建设摆到了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位置。但直到现在仍很少有人知道,哈尔滨地下深藏着一座贯穿全市、连通山区的“地下长城”——“7381工程”。“‘7381’深埋地下21米,除了高6米、宽7.3米,可以容纳两辆北京吉普并排飞驰的大型机动主干隧道外,还设计修建了地下水库、地下粮库甚至是地下影剧院等一系列地下设施,整个工程的要求是能防、能打、能机动、能生活、能生产。”时隔40年后,当年曾全程参与该工程设计的国内地下工程的权威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耿永常教授回忆起当时的浩大工程仍有些激动。深埋21米,对地面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随之建设的其它浅层地下设施建设有的在后来被开发为地下商业街或是停车场,有的静静躺在地下不为人知。

  开发地下成本低、效益好。从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的人防工程开始向市场敞开后,开发商蜂拥而至。如今,哈尔滨已建成的地下商场就已达到了28家,几乎占据了城市所有最繁华的街道。虽然这些地下工程在缓解哈尔滨城市交通拥堵、用地紧张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盲目开发、野蛮施工也给城市带来了无穷的隐患。

  辽阳街塌陷事故后,全市开展的地下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中,经专业部门勘测下发整改通知的首批四个重点隐患路段,就有两个商业街。

  3

  商业地下开发要慎重

  耿永常介绍说,地下工程发生事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震等自然灾害,改变了地壳结构;二是施工管理不到位、常见地下工程半结构因违规操作出现事故;三是地下管线漏水造成的地下空洞。对哈尔滨而言,塌陷频发的原因多是后两种。其中违规开发、违规操作造成的事故后果往往更为严重。2003年8月16日人和二期地下商业街在建工程塌陷事故就是最鲜明例子。“‘7381’、地铁、不止一层的地下商业街,现在哈尔滨的地下俨然是一个立体城,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对地下工程安全小隐患,最后就会造成大问题。即便是半地下工程的违规操作也很容易酿成大祸,联部街塌楼就是最好的证明。”去年7月21日晨,联部街58号居民楼发生部分坍塌,经鉴定,坍塌事故是由于毗邻58号居民楼的坑基施工导致居民楼山墙毛石基础松动、下沉,直接造成该楼局部倒塌。

  违规操作还未彻底解决,地下的商业开发却遍地开花。记者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哈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地下商场就有6个,仅今年的建设面积就达9万多平方米。面对当下存在地面塌陷安全隐患的现状,这些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工程该何去何从?

  “无论是地铁还是人防工程,在21世纪,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应是大势所趋。人防工程除战略效益外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已经成为今天以解决城市交通阻塞和缓解城市服务设施紧缺为动因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半辈子都与地下工程打交道的耿永常教授对地下工程的态度十分明确。在他看来,建筑学领域的21世纪就是地下建筑的时代。地下工程本身不应被否定,关键是对前期的设计规划、中期的建设施工和后期养护全过程如何监督和管理。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城市地表结构与地下基础设施关系密切,地下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命脉,无论是生命线系统被无故切断,还是道路塌陷交通被阻断,都将成为满负荷运转城市的新压力。虽然地下管网的更新和维修、地下工程的加固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消除危险隐患和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现实情况是整改和排查还无法把地下的情况完全摸清楚,危险隐患还没有消除,所以各项“地下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