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省教育学院高职分院月月送课下乡 给村娃上“时髦课”
2012-10-25 11:11:3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天骄 张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5日讯 49个学生,10个教职员工,这就是一所学校的全部组成。距离哈尔滨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乡东胜小学,泥土平整过的简易操场、红砖的教室地面、漏风滴水的窗口,无不传达着这所村级小学的艰难。

孩子们能上微机课了!

“送课”老师教东胜小学学生制作吹塑版画。

  儿童吹塑版画、学生舞蹈角色扮演、日常英语口语对话、有伴奏声乐课、简易电脑绘图……这所贫困学校里的学生们没有想到,从24日起自己也有机会学到最新的教学课程。

  24日,冷硬的山风中,东胜小学迎来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职分院“奉献爱心、真情支教”活动的支教老师和捐赠的教学物品。一百多本学生读物、上百份文具、几十套体育用品,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孩子们炽热的眼神瞬间融化了深秋的寒冷。更让他们兴奋的是漂亮帅气的老师们带来的“时髦”课程:小白兔和大灰狼的舞蹈课,戴上道具的男女生角色表演让从没学过舞蹈的一、二、三年级孩子们分外新鲜;即使在哈尔滨也不常见的吹塑版画在这里让学生们着实过了把瘾,老师用自带的水粉颜料、卡尺、塑料板等工具手把手地帮助孩子们完成第一幅版画作品。刚刚学会的小女孩下了课后仍拿着自己的版画舍不得离手,每见到一个人都兴奋地捧出来展示:“老师,看我画得好不好?”

  见到这些天真的孩子,省教育学院高雅真副院长拍拍这个、摸摸那个,动情地对大家说:“支教,不仅是帮孩子,更是培养和教育我们的教师队伍。”党工部陈景华部长对孩子们说:“我们一定经常来看你们。”

  东胜小学的49个学生分为五个年级,最少的四年级只有5个学生。这里的老师都是“全科教师”,就连全校唯一的英语老师还要兼教计算机课。“按照我省相关政策,每名学生每年按320元的教学经费划拨至学校,而学校仅冬季取暖就要花费大约一万元,剩下用来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实在有限。”在这里工作了10年的校长李智对学校的艰苦现状有心无力。

  “早在去年末,学院就有了给孩子们捐赠电脑的想法。”省教育学院高职分院副院长刘文胜说,高职分院有相对落后的计算机120台。现有情况下,有80台这样的计算机就可以满足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经过维修后,今年4月,将40台处于闲置状态的计算机赠送给东胜小学,帮助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因东胜小学教室有限,10个老师挪到隔壁的小房间办公,把办公室倒出来改做机房。省教育学院高职分院派出老师专门负责搭建学校局域网,并定期对电脑进行维护。

  硬件设备很重要,智力支教更重要。高职分院院长陆难平说:“东胜村小学的教师只能完成小学数学、语文等传统学科的教学,由于缺少音乐、美术、舞蹈、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的支教让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到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熏陶,这将使孩子们的成长经历更丰富。”

  在支教中获益的不只贫困学生,一堂课下来,支教老师们也收获颇丰。为上好这次送教课程,老师们做足了功课。几位骨干老师针对农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习惯,组织多次集体备课,一遍遍修正教学方案。除了24日上课的老师,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也借机观摩学习。因为在这之后,省教育学院高职分院的支教活动将变成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这些课程将列入东胜小学学生们的课程表,专业课教师每月都会来这里开展至少两次送教下乡活动。“送教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孩子的艰辛,懂得了农村教师的不易。”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职分院的老师说。

  相信孩子们会由此知道感恩,懂得回报,料甸中心学校校长宫长海对支教活动在孩子们心中产生的影响寄予期望。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