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8日讯 冒着岭上寒冷的秋风,记者日前来到黑龙江边的一个农家院——大兴安岭塔河县依西肯乡依西肯村村民邵海波的家中。
干净整洁的院落里停放着“大胶轮”、“康拜因”等现代农业机械,仓房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粮食,屋内整齐地摆放着彩电、冰箱、电脑等各式现代家电。家里还开着浴池和理发店,女主人年春秋正招呼着来往的客人。闲聊中,快言快语的年春秋话语间流露出作为现代农民的幸福和自豪:“现在农民种地不用交钱,国家还给补钱,日子好过了。今年我家光是种大豆最少也能收入20多万元。村里有五六家都买了小轿车,我们也准备买台车,还想在县城里买个楼,留着给孩子上学用。”
一旁的邵海波对记者说:“现在种地,不再像原来靠老天吃饭。乡里引导我们科学种田,联系专家讲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测土施肥、窄行密栽培、叶面施肥等技术,提高产量。今年我种了20多垧大豆,引进的是“黑河35号”和“黑河44号”,很适应这里气候,每垧增产大约在500斤到600斤,最高的能增产1000斤。”
据依西肯乡乡长杨伟才介绍,近几年依西肯乡通过启动“创建万亩大豆试验示范项目”,积极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引导农民科学种田。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农户调查化肥、农药需求量,引导农民科学管理、测土施肥;推广大型农机具,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方法,为农业增产奠定了基础。乡党委副书记张美宽说:“像邵海波家这样的示范户在全乡有300多户,共种植大豆2.78万亩,收成与往年相比增加了36万多公斤。”
党的惠农政策和科学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460元,农用拖拉机入户率达100%。瓦干村村民姜德福自豪地说:“乡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马上又要像城里一样安上路灯了,到乡里办事,开着小轿车几分钟就到了,真是方便多了。”
据了解,过去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4470多万元,重点改造水、电、路、房、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项目,全乡彻底告别了无国电历史,乡村公路实现了硬化,新建了1200平方米教学楼、500平方米医院和农村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多个项目,农民衣食住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翻了番,不再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开始追求高层面的生活质量,向现代农民迈进。